|
||||||
2兆升4兆、再升6兆…… 钱花得多了,网速没有快,咋回事? 专业机构调查:运营商涉嫌消费欺诈 独享宽带实际上是共享 消费者一半钱打了水漂 看新闻、看视频、网络购物、玩游戏、刷微博……网络服务越来越五花八门,人们对网速的要求越来越高,花的钱越来越多,网速却没明显提升,甚至更慢了。 近日,清华大学网络中心调查发现,全国固网宽带用户达到的实际带宽仅仅是宽带服务商标称带宽的55%,即这些固网宽带用户在带宽上花的钱将近一半都是冤枉钱;宽带服务商自称的独享宽带实际上是共享。 4兆宽带 玩个“斗地主”都出不了牌 北京的苏小姐嫌4兆宽带网速慢,今年3月9日花2100元买了包月的6兆宽带。结果,网速至今也没有快起来。“比如说我要看个东西,得先缓冲5到10分钟,才能看5到10分钟,然后再缓冲,再看。”苏小姐说。 重庆的吴先生花738元装了包24个月的4兆宽带套餐,结果连游戏“斗地主”都玩不了,“我出一张牌,等了一会儿,再上了一趟厕所回来,牌都没出去。” 北京的郭先生甚至觉得,家里的6兆宽带和之前安装的3兆宽带网速相差不大。 然而,为苏小姐提供宽带服务的北京“英联宽带”网络服务商强调,苏小姐等用户购买的宽带都是独享的,用户买的是6兆宽带,网速就保证有6兆。 全国消费者协会组织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包括宽带服务在内的互联网服务等服务类投诉,由2011年同期的32.9%上升到34.5%。投诉的主要问题就是实际网速和合同约定不符,经常断网。 6兆宽带 高峰期上传带宽只有0.5兆 专家说,比如一首普通的MP3歌曲,用6兆带宽的宽带下载,通常只需要6秒左右。 清华大学网络中心工程师许伟林说,他们一共做了3个测速试验,发现苏小姐家买的服务商标称6兆的带宽,实际上仅3兆左右。而在上网高峰期测试,上传带宽只有0.5兆,下载带宽只有0.29兆。 技术人员进一步分析发现,用户在上网高峰期发送的数据文件在宽带传输时丢包率高达12%。也就是说,发送100个数据包,丢了12个,这数字非常高,说明宽带网速极其不稳定。 许伟林说,从6月到8月,他们不定期地在上网高峰期和非上网高峰期多个时段测试,发现带宽最高时只有3兆,最低零点几兆。这充分说明用户用的宽带肯定是共享带宽(上网用户越多,每个人分摊到的网速就越慢),而不是“英联宽带”承诺的独享宽带。 清华大学网络技术专家先后在北京、四川、天津、深圳、河北、山东等地,对英联宽带、中宽网、同创宽带等网络服务商提供给用户的宽带进行测试后发现,宽带带宽缺斤短两、网速严重偏慢的现象绝非个别。 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今年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4兆宽带,理论网速有512KB/秒;2兆宽带,理论网速是256KB/秒。实际上,2兆带宽下用户平均上网速度仅为142.2KB/秒,4兆带宽仅为232.7KB/秒。 网速测试软件多不靠谱 专业测试发现,宽带运营商提供的带宽比标称带宽明显要小,用户用宽带运营商推荐或者网上公开的测试软件测试,发现有些测试结果竟比宽带服务商标称的网速还要高出很多。 成都的李先生原本买的是3兆宽带,但用360安全卫士自带的网速测试软件测试发现,宽带网速竟达10兆。 “这速度,夸张点形容就是像火箭一样快,但我办的这个宽带只有3兆。”李先生说。 而360安全卫士网速测试软件的客户服务人员在电话里告诉记者,安全卫士带的测速软件绝对不会有偏差。 独享带宽就是共享一个带宽资源 清华大学网络中心副教授诸葛建伟说,他们研究发现,这类免费的测速软件,本身就有明显的设计缺陷,很多方法会干扰到测速软件的测试结果,一些作弊手段,可以随心所欲地让测速软件测得任意网速。“这款360安全卫士软件,它提供的排行榜功能,已成为一个骗人的道具。” 在北京一小区,宽带服务商的广告牌上没有低于4兆的带宽。4兆的宽带,包1年送1年用户要缴1960元钱;6兆宽带包1年送1年2100元,相当于1年包月的费用是1050元。“英联宽带”称,他们在这个小区有1万个用户。 诸葛建伟说,1万个用户,按照平均包月买的都是6兆宽带,“英联宽带”在这个小区的年业务收入1050万元。即便这些宽带公司能够以极低的3折优惠,从一级运营商那里拿到带宽。但要保证1万户独享带宽的用户享受到6兆带宽接入,仅要上交给一级运营商的成本就有2700多万元。 业内人士说,除联通公司和电信公司等一级宽带运营商外,还有许多二级、三级宽带运营商及小区宽带运营商,他们从上一级宽带运营商手里集中购买一定数量的宽带,然后再转售给宽带用户牟利。 由于宽带用户几乎很少会同时在线上网,对于宽带运营商来说,用最低的成本获取宽带资源,然后,再尽可能卖给更多的用户,摊薄宽带公司的运营成本。当大量的宽带用户拥挤在有限的宽带资源上,必然会在上网高峰期,网速急速下降。 “英联宽带”的业务员最终承认,用户包6兆,高峰期不会低于4兆,用户包4兆,高峰期不低于2.5兆,他说这是业内普遍现象。 诸葛建伟说,“经我们调查测算,全国固网宽带用户达到的实际带宽仅仅是标称带宽的55%。这些固网宽带用户在带宽上花的钱将近一半都是冤枉钱。” 律师:涉嫌消费欺诈 重庆安努律师事务所律师杜德俊认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障法,产品提供方有义务对产品进行详细描述,如产地、生产日期等。 杜德俊说,宽带业务作为一种产品,同样适合这个法规。因此,运营商承诺的带宽与消费者实际使用的带宽如果相差甚远,涉嫌消费欺诈。消费者要想维权,可通过消协投诉、民事诉讼等方式进行。 “根据相关法规,消费者有权要求退网,甚至提出双倍赔偿。”杜律师说,在这方面,一些欧美国家就做得比较好。美国对广告速率与实际速率的差异进行了以下描述:固定宽带性能常常使用广告词“up to(高达)”,例如用户有一个下载速率“up to 8 Mbps”(高达8兆)的连接,他可能希望达到8Mbps的下载速率,但不太可能在全部或在大部分时间达到和维持这个速率,但运营商必须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综合央视、重庆晚报等报道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