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9版:国际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千年以后人类就长这样
NASA科学家称“航行者1号”可能已离开太阳系
条形码60岁了
韩国出口流行歌曲
提升“软实力”
1010dks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条形码60岁了
俄罗斯圣彼得堡市的条形码大楼

条形码是将宽度不等的多个黑线与空白,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排列,用以表达一组信息的图形标识符。作为商品标签,它几乎无处不在。就在今年10月7日,条形码悄悄度过了60岁的生日。

据英国广播公司10月6日报道,条形解码技术最早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左右的美国。

1948年,一名叫做伯纳德·西沃的费城理工学院学生偶然听到当地食品协会的会长与学院院长的谈话。会长请求学院建立起一套自动读取食品信息的系统,方便人们在商店结账的时候,能够轻松了解食品价格。西沃很感兴趣,还将这个请求告诉了志同道合的同学诺姆·伍德兰。

在这之前的专利文献中始终没有条形码技术的记录,也没有投入实际应用的先例。因此,两人的研究一度遇到困难。直到他们毕业,条形码雏形还没有出现。

在佛罗里达州老家,伍德兰一次在沙滩漫步突然有了灵感。他仿照摩斯码,在沙滩上画起了点和线,然后又在纸上用细线和粗线取代了它们。

而要读取这些条形码,伍德兰和西沃想到了利用光的反射。由于黑线能够吸收光,扫描器就获得弱信号;而空白能反射光,扫描器就获得强信号。而不同的宽度,决定了信号持续时间长短。根据一定的编码规则,信号在解码之后,就可以反映出商品各类信息。

1949年,两人将这项发明正式提交美国专利局。1952年10月7日,该专利注册成功。这也标志着条形码正式诞生。

实际应用一波三折

虽然在20世纪50年代,条形码技术就已经出现。不过,最早被打上条形码的是1974年出现在美国俄亥俄州的箭牌口香糖。此前,IBM公司虽然计划购买条形码专利,但开出的价格却不尽如人意。在1962年,美国飞歌公司最终买到了条形码的专利权,又在不久之后转手卖给了美国无线电公司。

在20世纪70年代,随着LED(发光二极管)、微处理器和激光二极管的不断发展,条形扫描器和解码器的价格大幅下降。当第一个系统进入市场后,包括打印和识读设备在内的全套设备大约只要5000美元。由于条形码技术使得顾客获得商品信息的效率大幅提升,到了20世纪80年代,条形码技术已在美国得到普及。

条形码怎么看?

目前,市场上常用的条形码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美国、加拿大通用的UPC码;另一种是国际通用的EAN-13码(我国采用的也是这种条形码)。线条与空白也已具化为阿拉伯数字。UPC码一般采用12位阿拉伯数字,而EAN码则是13位阿拉伯数字。为了与国际接轨,通常UPC码前加上一个0,就能与EAN码通用。

要想解读条形码,我们可以通过EAN码来作为示范。一般前3位数字代表国家,由国际分配(中国为690~695,日本为45#、49#,美国为00#、03#、060~139,澳大利亚为93#,#代表0~9任意数字)。第4到8位数字,代表的是生产厂商的代码,一般由厂商向国家申请,由国家分配。而9到12位数字,是厂商内部的产品代号。第13位数字,则是校验码,通过一定的算法,检验之前的12位数字。据《都市快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