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2012诺贝尔奖莫言获文学奖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我的文学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
中国作协对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发表贺辞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莫言在家乡举行记者发布会
“我的文学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
站在人的角度,立足于写人,超越了地区种族的界限

昨晚8点半,莫言在家乡高密凤都国际酒店贵宾接待厅举行了记者发布会。平静、随和且谦虚,是这位新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给记者的印象。

关于诺奖:它只代表评委看法

谈及对诺贝尔文学奖的看法,莫言说:“诺贝尔是一个重要文学奖项不是最高奖项,只代表评委的看法。我对我的主要作品比较满意。”而当记者问到这次获奖对他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的时候,莫言则调侃,对他个人而言意味着这段时间要接待媒体记者。

在莫言看来,他作品中文学素质是打动评委的重要原因。“民间艺术民间文化从小伴我成长,耳濡目染就是这些文化元素,所以当我拿起笔来创作的时候,这些民间元素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我的小说,甚至影响和决定了我的作品风格。我的作品是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一部分,我的文学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中国独特的民俗风情,也表现了广泛意义上的人,我是站在人的角度上,立足于写人,这超越了地区种族的界限。”

关于作品:小说已超越高密东北乡

对半个月以来网上关于莫言和诺贝尔文学奖的种种争论,莫言昨日也作出回应。

“感谢支持、挺我的朋友和批评我的朋友,让我终于得到一个让自己放在众声中喧哗的机会,持续半月之久的争议,让我知道自己的不足,也知道我的优势。以前不会知道有这么多人喜欢你,这么多人厌恶你。让我第一次面对了广大读者群体。近期围绕我和诺贝尔的争论,对我有很大帮助,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世态人情,也照出了我自己。”

谈及自己的作品,莫言毫不讳言有偏颇的时候,“1987年的一个作品,确实我比较年轻,写的时候激情澎湃,书里表达了我对社会的认识,有偏颇,但我现在认为这部作品非常能代表我的社会态度、人生态度和文学态度。之前曾在小说中写过的高密东北乡,它是小说创作原型,但已经有所超越,是现在中国农村的缩影。”

说不尽的莫言

[谈获奖]

正在吃晚饭,大哥打电话说我得奖了

记者:得知获奖消息时,您正在干什么?

莫言:我正在家里吃晚饭,我大哥就住在我楼下,平时家人不让我看电视,正吃着饭,大哥从楼下给我打了个电话,说莫言你获奖了,电视里都播了,就是这样。

记者:得知获奖消息您什么反应?

莫言:说不激动那是在故意装蒜,心里还是高兴的,但是也就是高兴,比如我现在和你说话,不是很平静吗?去年在获得茅盾文学奖时,很多人问我获奖之后是什么反应,当时我的女儿正在生孩子,我就告诉他们,对我来说,获奖跟我女儿生孩子,还是后者更重要,这是实话。

[谈文学]

努力让读者从小说中看到人的灵魂

记者:是什么促使您选择写作这条道路?

莫言:我想任何一个作家都是为了自己的良心而写作,为了自己部分真正的读者而写作,为了自己的灵魂写作,没有一个人是为了奖项写作的。而为了奖项写作难道就能得奖吗?这其实很荒诞。

记者:这么多中国作家在书写,您认为自己作品里的哪些特质吸引到读者和评委,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莫言:我觉得自己的作品如果说有特殊之处,就是把人物放置在了矛盾冲突的惊涛骇浪里面,把人物放置在最能够让他灵魂深处发生激烈冲突的外部环境里边去书写。也就是说设置了一种“人类灵魂的实验室”,一种在生活当中不会经常遇到的特殊环境,或者说叫典型环境,然后我把人物放进去,来考验人的灵魂。我的作品,在努力让读者从小说里看到人,看到人的灵魂,看到人的灵魂里面的痛苦和矛盾,并由此感悟到一个人应该怎么样宽容对待别人,一个人应该怎么样认识自己,反省自己在每一个历史事件中所应该承担的责任。

[谈未来]

正在写一部关于官场的话剧

记者:接下来有什么创作计划?

莫言:正在写的是一部关于城市的话剧,题材是官场,已经写出了大纲。这是我很多年前就想写的题材。我曾经在《检察日报》工作10年,接触过一些贪污的案件,也见过一些贪官,这10年的生活积累一直放着,放得长一点,想得更深入一点。我喜欢写话剧,去年我写的《我们的荆轲》就由北京人艺演出。相比小说写作,话剧效果更强烈,有挑战性。

本版综合新华社等报道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411488 2012-10-12 00:00:00 五 “我的文学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KeywordPh站在人的角度,立足于写人,超越了地区种族的界限莫言在家乡举行记者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