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浩大的城市里,无尽的车流人流中,每天都发生着无数故事。 穿梭在空中的电波无声地记录着这一切,并在某一天,以某种形式,把曾经打动人们的一点一滴真实还原。 昨天下午,郑州人民广播电台汽车912首部微电影《就要爱》首映式,在奥斯卡升龙国际影城举行。 在16分钟的光影交错中,这部关于爱,关于真情、关于坚强和坚守的电影,收获了观众的点点泪光和热烈的掌声。 据悉,微电影《就要爱》的网络版亦同步在网络首发,除在河南奥斯卡院线观影之外,公众还可在新浪、腾讯、中原网等网络点击观看。记者 邢进 实习生 肖雅文/文 张翼飞/图 微电影首映式,镜头记录属于这个城市的感动 昨天14时30分,奥斯卡升龙国际影城3号厅已经被闻讯赶来的观众坐满。 首映式上,主创人员和参演者全部到场与观众见面。 主创人员之一,912节目主持人林夕向观众介绍了这部微电影创作动机和拍摄过程。 两名主持人朗诵了诗人萍子的同名诗作《就要爱》,博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15时许,灯光熄灭,银幕亮起,属于这个城市的一幕幕在光影交错间缓缓流过。 绿地,街道,高楼,河流,宽阔的马路上指挥交通的杨华民,205公交车上迎送乘客的徐亚平……每一个镜头都如此熟悉和亲切。 曾经被912电波记录的三个真实故事,在镜头中叠加成两条主线,一点点被拼接、延伸、还原。 故事从的哥老马的一天开始,这一天是他和妻子结婚20周年纪念日。 他如同往常一样出车,迎送乘客,在电话中和妻子甜蜜地讨论庆祝结婚纪念日的晚餐菜谱。 而在城市的另一面,一位年轻姑娘忽然在徐亚平驾驶的公交车上晕倒,被紧急送往医院。 在急救室醒来,女孩的第一反应就是要去找打算轻生的男友。 镜头一晃,驾车经过的老马,发现了从桥上纵身一跃的青年。 电光石火间,老马停下车子,奋不顾身地跃入河中……夜幕降临,老马家中的餐桌前,是苦等的妻子,和冷掉的晚餐。 一年后的这天,老马的妻子在他的遗像前摆上他最爱吃的饭菜。 而此时,透过老马家的窗子望去,楼下是一对新人和数百辆出租车,每人手中都持着一支纯洁的白菊花。 静静站在窗边的妻子,泪流满面…… 电波串联的真实事件,写就微电影脚本 影片中所呈现的被电波串联的故事,全部来自真实事件。 林夕说,这是近几年来,汽车912和听众们的共同经历,“剧本取材自三个故事,我们在创作的过程中,将三个故事糅合成了两条情感主线”。 其一,是电影中那对新人的故事,几年前小伙和姑娘同时来到郑州打拼,他们经常通过电波传递对彼此的爱和信任,912的电波,记录了他们从相识、相恋到订婚、结婚的全过程。 其二,是的哥夫妻的故事,这对夫妻曾经在结婚20周年纪念日发生争吵,又分别通过912电波表达了对对方的歉意和愧疚,最终言归于好。 其三,是媒体都曾报道过的一位姑娘忽然晕倒在公交车上,恰逢交通高峰期,等待120救援怕来不及,车长当机立断更改线路,驾驶公交车送姑娘到最近的医院,912也通过电波请市民们让道,以便公交车通行。 多年主持汽车912的节目,林夕和听众们一起,经常被发生在身边的一点一滴所感动。“这种感动,就是我们创作这部微电影的初衷,我们想通过这部微电影传递出郑州的正能量,让人们感知来自身边的真善美。” 16分钟感动观众,《就要爱》好评如潮 灯光重新亮起,影厅掌声一片,如前所料,不少观众眼中泪光闪烁。 “当看到最后老马(剧中人物)跳下桥救人的一幕时我十分感动。”首映结束后坐在后排的成女士说,“在那么短的时间里能够将观众的情绪带进来,我认为非常值得一看。” 全程站在通道上看完影片首映的张先生,似乎还沉浸在影片带来的感动中,久久没有挪动脚步。 他表示,每天生活在这个城市,巨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让人变得麻木,总是觉得生活很灰暗,人情冷漠。 但是取材自真实事件的这部微电影,让他对一切有了不同的感知:“原来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真情与美好已经完全被我忽略掉了,看完这部电影,我才发现,我们生活的城市如此温情,如此温暖;原来,这就是正能量的作用。”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