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瑞典文学院宣布2012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莫言没几天,上海就迎来了多位与诺奖渊源颇深的大家——23日,诺贝尔文学奖5人评选委员会成员、曾17次出任评委会主席的瑞典著名作家谢尔·埃斯普马克现身上海,独家“解密”尘封半个多世纪的文坛秘史,即鲁迅、老舍、沈从文等中国文学大师为何无缘诺贝尔文学奖。
鲁迅:自己婉言拒绝
82岁的谢尔说,中国近现代文学的成就早已受到世界关注,中国也一直拥有世界上最好的作家。谢尔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奖机制还处于比较不完善的状态,几乎没有亚洲作家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在20世纪30年代这一时期,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会开始将目光投向亚洲作家。”而中国文豪鲁迅最先被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所关注。然而,当委员会辗转通过瑞典地理学家斯文以及中国语言学家刘半农,以“非官方的途径”去询问鲁迅先生是否愿意被提名为候选人时,鲁迅以“配不上诺贝尔奖”为理由婉拒荣誉。在鲁迅先生致台静农的一封信中,他曾这样表示:“我觉得中国现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赏金的人。”
沈从文:揭奖几个月前去世
“此后,在1968年,中国作家老舍也有可能得到诺贝尔文学奖。”谢尔说,在评选期间老舍辞世,最终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花落”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在中国作家中,曾经距离诺贝尔文学奖最近的人是沈从文。沈从文于1988年5月在北京辞世,距离当年诺贝尔奖评选揭晓仅剩几个月。“诺贝尔文学奖只能颁给依然在世的当代作家。事实上,沈从文已经非常接近得到诺贝尔文学奖。”他表示,以湘西凤凰为文学故乡、作品充满浓郁中国情怀的沈从文深受评委会成员喜爱。“沈从文不仅获得提名,而且已经通过初评,出现在仅有5位作家名字的‘短名单’上,沈从文是当年最受5位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成员喜爱的候选人。”
至于近年来越来越多中国作家“被诺奖”的现象,埃斯普马克略带遗憾地表示,根据诺奖规定,像作协主席就有资格提名候选人,但诺奖很长时间未收到来自中国的提名,“甚至是当年的鲁迅,有资格提名的人没有提名他,是我们自己发现的,但也很遗憾错过了。在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会长都可参与提名,但他们从不提名。”余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