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2版:政法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公安机关的讯问室啥样子?
看过的人说有点像KTV包房
全省第四次万名法官回访当事人开始了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全省第四次万名法官回访当事人开始了
重点回访正在上访的、败诉的和对法院工作有意见的当事人
不能只盯着群众满意度,更要看群众的不满在哪里
一次回访解决不了,那就两次、三次、四次

重点回访正在上访的、败诉的和对法院工作有意见的当事人

不能只盯着群众满意度,更要看群众的不满在哪里

一次回访解决不了,那就两次、三次、四次

“一次回访解决不了,那就两次,两次仍不行,三次、四次,相信总会有一些效果的。老百姓都是讲道理的,一定要让老百姓从一次次失望变为一次次增加希望度,我们要拿出为老百姓办实事的态度来。”昨天下午,在送法进校园暨“万名法官回访万名当事人”电视电话会议中,省高院院长张立勇如是说。

这次集中回访持续到12月底,要求每个法院回访不少于100名当事人,每一名法官回访不少于2名当事人。

第四次集中回访的重点是:正在上访、败诉的、对法院有意见的人,“越是这样,我们就越要回访,不能因为他们一见我们就骂骂咧咧,我们就害怕不敢来了。”记者 鲁燕

一次不行,那就两次三次四次

张立勇要求全省法官对待当事人要有耐心,要真正拿出为老百姓办实事的态度,“一次回访解决不了,两次,两次不行,三次四次,相信总会有效果的,通过一次次的工作,老百姓都是讲道理的,我们一定要让老百姓从一次次失望变为一次次增加希望度。”

说到底,回访只是一种工作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才是目的。只有面对问题和矛盾主动迎难而上,不敷衍,不回避,千方百计地去想办法、做工作,问题才会有解决的可能,才会最终争取到群众的理解和信任。千万不要让群众认为,法院搞这么多次大规模的集中回访,却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事情还是老样子,那就是在走形式,就是在作秀,“那样的话,我们就会面临失去民心的危险”。

张立勇说,在回访中,各级法院要实实在在地化解一些陈年积案,坚决避免走形式,要多换位思考,特别是要从败诉当事人的角度出发,来看待那些历经多年、多次努力都未能妥善解决的“钉子案”、“骨头案”。只有正视问题,才能解开心结。

这次集中回访三类当事人

会议要求,每个法院回访不少于100名当事人、每一名法官回访不少于2名当事人。

这次集中回访要突出重点,不能单纯追求回访当事人的数量,而要把目的放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上,集中回访那些正在上访的当事人、败诉的当事人和对法院工作有意见的当事人,认真解决他们反映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推动和促进一批信访老案的化解。

张立勇强调说:“我们不能只盯着群众满意度,更要看群众不满意度;不能因为当事人99%的人都满意了就沾沾自喜,要时刻关注剩下的百分之一骨头案、钉子案,那才是我们工作的重点、难点。”

新闻读一送一

为期3个月的送法进校园活动开始

每位法官访谈学生不少于10名

从今天起,省高院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为期3个月的送法进校园活动,时间从10月26日至明年1月26日。

活动内容有,培训法律骨干老师,主要遴选一批事业心强、认真负责,富有爱心的班主任、生活辅导员,业务骨干进行集中法制知识培训。重点帮扶特殊学校,各法院要选派业务骨干担任辖区工读学校、聋哑学校、移民学校、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弟人数较多的学校的法制副校长,进行特殊重点教育和帮扶。

此外,活动还包括法院院长讲授法制课。全省各级法院院长、副院长都要结合青少年身心特点和当地未成年人犯罪情况,选择辖区一所中小学做一场生动形象、内容丰富的法律知识专题报告。法官走访联系点学校。全面落实“一校一法官”制度,法官要同结对学校建立常态化紧密联系,同所在学校的学习困难生、家庭困难生、心理困难生等“三难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谈心活动,每位法官访谈学生不少于10名。

法律知识进教室、进网络、进校讯通。将法治名言警句、重要法条等悬挂于教室,在中小学校园网开设法律专栏,将法律常识、典型案例发送至学生及其家长。线索提供 孙伟伟 庆远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