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0版:财经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河南温县铁棍山药
尚未大面积出土上市
就已“滞销”?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河南温县铁棍山药
尚未大面积出土上市
就已“滞销”?
疑有游资炒作,试图压低收购价格
温县当地农民正在采挖地里的铁棍山药

河南温县铁棍山药

尚未大面积出土上市

就已“滞销”?

核心

提示

一切显得如此的诡异,温县铁棍山药刚步入收获时节,尚未大面积出土上市,市场上关于铁棍山药滞销的传闻就满天飞。

记者调查发现,霜降前后,温县铁棍山药才进入成熟期,开始采挖,元旦到春节是集中的上市时间。为何刚上市就会有滞销传闻?有人怀疑有游资在背后推波助澜进行炒作,试图压低收购价格。

一个好消息是:当地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开始对铁棍山药进行统一包装等方式,试图以品牌化带动铁棍山药打开市场。

记者 王战龙 文/图

诡异的“滞销”传闻

霜降已过,天气转冷。

韩红星披着外套,站在院子里喊了一声“走了!”,儿子从屋里跑出来,爷俩扛着铁锨一前一后,走到了位于村头的山药地里。

露水打湿了裤腿,爷俩管不了那么多,铁锨着地,用力一脚,一锨一锨,地上挖出一条深沟,带着泥土的山药整齐地码放在地头。

这时,一辆电动车停在了路边,来人喊着:“红星,咋还自己挖呢?”

韩红星顿了一下,回应了一嗓子:“不自己挖咋弄?雇人太贵了。”啐了一口唾沫,继续挖着。

温县铁棍山药采挖完全依靠人工,若是一个人,一亩地需要35个工时,也就是35天,现在市场价一个工时需支付费用105元。

韩红星家一亩七分地的山药,如果雇人采挖,他大概算了一下,仅人工费用这一块儿,他就需要支出五六千元。

10月27日,温县岳村乡韩郭作村村头,韩红星的山药地夹杂在大片麦地中间格外显眼,岳村乡是温县种植山药较为集中的乡镇之一,去往集镇的路边,林立着各式收购山药的牌子。

往年这个时候,陆续有客商上门收购,今年也有,但收购价格远远低于韩红星的预期。

“去年这个时候一斤收购价都在十三四块钱。现在也有人收,但价格压得可低,一斤也就是六七块钱,好的也就八九块。”韩红星扶着铁锨,望着尚未开挖的山药直摇头,“听说滞销了,卖不出去。”

滞销的传闻在温县铁棍山药尚未上市之时已经存在,有消息称:自今年9月份开始,受到河北、山东山药大量入市,铁棍山药出现“卖难”问题。

“简直是信口开河胡说八道!”韩红星气愤地说,传统节气霜降前后(今年霜降为10月23日),温县铁棍山药才进入成熟期,开始采挖,元旦到春节是集中的上市时间。“咋刚一上市,就滞销呢?”

温县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张明说,今年温县铁棍山药种植面积3.5万亩,到现在采挖面积尚不足1/5。

村民怀疑滞销这样的消息是周边收购山药的中间商散布出来的,甚至有人怀疑,有游资在幕后推波助澜进行炒作,目的是压低收购价格。

山药价格逐渐回归理性

穿过韩郭作村,就到达了赵郭作村——铁棍山药的发源地:它和普通的河南村庄无异,种植铁棍山药并没有给这个村带来明显的变化。

村里从何时种植山药,现已无据可考,在村支书赵大军提供的一份《赵郭作铁棍山药传奇》中,依稀能够感受到铁棍山药久远的历史:三国时期,赵郭作村绅士郭高升拜访司马懿,特带去特产“铁棍山药”,食用后延年益寿治病强身,此后一直作为贡品,后多人因此受封并加官进爵。

更为离奇的版本是:传说曾有一个野人国,人少国弱,被外敌入侵围困在深山,后因食用铁棍山药,兵强马壮夺回失地。

一种更为大家认可的版本是:温县地处河南西北部太行山脉南麓的古怀庆府,以盛产“四大怀药”(山药、地黄、牛膝、菊花)闻名于世,尤其是铁棍山药因区域气候优良,壤肥土壮,矿物质有机成分高,为历代皇室之贡品。清朝时期,被称为“中原怀府老人参”,1994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温县宣传部工作人员介绍:温县铁棍山药种植主要集中在临黄河的岳村乡、招贤乡、温泉乡、祥云镇和番田乡5个乡镇。

铁棍山药曾一度面临“绝种”。赵大军说,上世纪六十年代,“举红旗,狠抓纲,棉花生猪双过江”,粮食生产挂帅,铁棍山药由于产量低,经济效益差,一度被边缘化。

后被驻村工作队一位懂中医的人发现,在他的号召下,为了不影响粮食生产,就在村里的苹果园、机井边,房前屋后种植山药,铁棍山药才得以保存至今。

直至1995年之后,铁棍山药才迎来了市场的春天。当时流行送土特产,铁棍山药成为馈赠亲友的不二之选,价格也逐渐上升,从最初的两三块钱,涨至后来的七八块钱一斤。

尤其在2008年之后,铁棍山药价格突然飙升,最贵的时候40多元一斤。

在温县一政府工作人员看来,价格的突然飙升,是特殊情况的“畸高”,现在市场逐渐回归理性。

“山寨”铁棍山药借“壳”搅乱市场

温县铁棍山药虽然享誉全国,但记者调查发现,当地没有一家专门的山药交易市场,村民出售多依靠客商上门收购或者林立于集镇的收购点。

也有年轻人开始尝试网上叫卖,打开温县的贴吧,各种“正宗温县铁棍山药”的帖子铺面而来,甚至有年轻人将自己的QQ名字也命名为“正宗温县铁棍山药”。

赵大军告诉记者,他的儿子在焦作上班,去年曾通过网络,帮他联系到福建的客户,通过物流,他卖掉了几百斤山药。

虽然没有出现滞销,但是种植户对于价格的预期并不完全看好。

记者在郑州市街头和一些农贸市场采访发现,山药的经营者多打着“铁棍山药”的旗号,有的口头称“铁棍山药”,有的公然挂牌。

一名挂牌销售正宗“铁棍山药”的经营者介绍,普通的山药每斤3元多,正宗温县“铁棍山药”批发每斤还要六七元。

赵大军说,正宗的铁棍山药亩产量在1500斤到2000斤,仅种植成本一亩地1万元左右。“批发价6块钱是个临界点,低于这样的价格,种植户一年到头就是白辛苦。”尤其是垆土铁棍山药,因为地质坚瓷,长得弯弯曲曲,卖相并不是很好。

温县铁棍山药还有休耕期,不能重茬种植,种一年,起码要休息8到10年才能种植第二茬。

“现在市场上的‘山寨’铁棍山药主要是山东、河北的山药,它们产量大,一亩地三四千斤,批发价也不过两三块钱一斤。”赵大军说,基本上都是傍着“铁棍山药”的大名“挂羊头卖狗肉”。

岳村乡一饭店老板告诉记者,自从铁棍山药出名后,外地的山药假借“铁棍山药”之名趁机占领市场,有些经销商把外地的“山寨”铁棍山药拉到温县来,包装一下就以温县“铁棍山药”的名义出售。

他说,在家门口,他都买到过“山寨”铁棍山药,曾看到山东牌照的货车满载着山药,趁着夜色停放在一个铁棍山药经销店。

下一个“好想你”的期待

在赵大军的家里,他给记者拿了一盒铁棍山药,说中间有一根是山寨的,记者并没有明显辨认出来。

赵大军说,正宗的铁棍山药拇指粗细,须头不分叉,口感略带一丝甜味。有些“山寨”的铁棍山药已经达到了以假乱真的情况,很多收购商也不一定能分辨出来。

“铁棍山药是怀药的极品,名声很大,但过去大家不知道怎样把温县铁棍山药与其他地区的山药区分开来,这对消费者不利,农户也卖不上好的价钱。”另一村民赵红根说。

长期以来“温县铁棍山药”品牌缺乏有效的法律和行政保护,域外很多山药也打出“温县铁棍山药”的招牌,以至于被外地山药趁机占领市场。这已经成为当地种植户和政府的共识。

在河南,温县铁棍山药这样的故事并不鲜见,好想你枣业、信阳毛尖等特色产品均有过类似的经历。而现在,它们通过品牌的运作和龙头企业的带动,已经成为享誉全国的河南名牌。

温县铁棍山药未来发展之路将何去何从?

据了解,去年,温县县政府就开始申请温县铁棍山药注册商标,今年5月份正式获得批复,以后温县铁棍山药是温县铁棍山药协会的证明商标,也是地理标志。

“凡是温县生产的山药才能叫温县铁棍山药,其他任何地方生产的都不能叫温县铁棍山药。”温县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张明说。

今年10月16日,温县政府主管农业的副县长侯向阳带着温县20家山药种植大户,在郑州市航海路华中果品物流港开办了首个由约20个温县铁棍山药种植大户组团形成温县政府指定的“山药批发销售点”。

从今年开始,温县铁棍山药将统一风格样式,同时,在包装箱上方封口处粘贴防伪标识。还在防伪码上方设计了物流码,从而实现了产品的有效追溯。

今后,市面上销售的“温县铁棍山药”将拥有独一无二的“身份证”、统一的外包装和防伪标识,专业“温县铁棍山药”网站可以查询所有相关信息。

现在,温县铁棍山药希望未来能拉长产业链,希望有大资本、大企业进入温县铁棍山药的营销领域,当地政府也正在积极筹划建立“山药交易中心”,把温县铁棍山药做成河南真正的名片。

温县铁棍山药能够成为下一个“好想你”吗?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