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会识多少字、会背多少首唐诗、会说几句英语……将不再是你家孩子“能干”的标志。幼儿园的孩子该懂些什么、该做些什么,有了新的科学评价标准。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称《指南》),5岁能说出家庭地址就是棒娃娃了。记者采访发现,现实中“3岁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4岁能体谅父母辛苦”等关乎孩子健康成长但家长不太在意的生活知识,孩子能“达标”的还真不多。 记者 唐善普 三岁孩子不吃陌生人的东西 现状:接过陌生人的糖,吃了 支招:要不断教孩子保护自己 26日,在黄河食品城,记者请带着5岁儿子的黄女士配合做个实验。记者边说着“小朋友真可爱”边把一个棒棒糖给她的儿子。孩子望了妈妈一眼就接了过来,并放到嘴里。 黄女士说以前也多次告诉过孩子不要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要跟着陌生人走。“我儿子特天真。不管谁问名字都告诉。5岁的孩子没自我保护能力,更不用说3岁了。” 在国基路附近的一家幼儿园,记者随机问了7个小朋友“叫什么名字,家住哪里?”5个毫不犹豫地回答,2个不回答,具备自我保护能力的仅占四成。 支招(启元教育(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卫佳):孩子没有那么多的人生阅历和经验,不可能去识别坏人是什么样的,所以成年人对孩子的监管至关重要。老师和家长要不断地告诉孩子怎么样保护自己。告诉孩子这个世界有好人,也有坏人,培养学会自我保护。 四岁孩子走1500米不喊“抱” 现状:走300米就直嚷“走不动了” 支招:有意识鼓励孩子,循序渐进 老乡的女儿优优4岁半,上中班。他告诉记者,女儿最多走500米就会喊抱,不抱就哭着蹲在地上不起来。 接受采访的13多家长均表示,4岁多的孩子一次走1500多米,有些难,极少数可以做到,比如吃着喜欢的零食等。“现在的孩子,家长疼爱,能抱就抱,担心孩子走久了身体受不了。”白先生的话代表了大多数家长。 支招(联大教育明星桥艺术中心项目主管王晓琨):其实,家长有意识进行锻炼,孩子是可以具备走“一公里”能力的。比如平时带孩子玩时,鼓励走、跑、跳等。日常要多走路、少坐车,自己上下楼梯。培养走路时要循序渐进,今天走100米,明天增加50米。另外,还可以通过和孩子比赛走路,或边走路边角色扮演,不让孩子意识到路程远近。 四岁能控制情绪学会宽容 现状:抢喜欢的玩具不给就打人 支招:引导孩子换位思考 “孩子明年上小学一年级。对喜欢的玩具,不管小朋友愿不愿意,就想抢过来玩。不给就打人。”家长刘女士说担心上学后,还这样的话会没同学跟他玩。 受访的7位家长,有5位表示自己的孩子能做到不是自己的东西不随便拿,知道“打人不对”。 支招(王晓琨):家长可利用图书、故事,引导孩子懂得什么样的行为受欢迎,怎样学会宽容,学会与人相处。也可以“现身说法”:把他喜欢的玩具拿走,当孩子生气或哭时就告诉他,他以前这样做,小朋友也会生气,会哭,以后不要再抢小朋友的东西了。 五岁连续看电视不超20分钟 现状:10个幼儿9个做不到 支招:家长多陪陪孩子,转移注意力 说到儿子看电视,齐先生直喊“没办法”。5岁半的儿子对电视很迷恋,如果不限制,能持续看一个半小时。 记者在阳光嘉苑小区随机采访了13位家长,12位表示,孩子连续看电视基本都超过半小时,最长的2个多小时。只有1位家长从视力考虑对时间有控制。 支招(郑州美睿五州幼儿园教育督导普兰):家长要反复强化认知,让孩子明白什么该做,做到什么程度。告诉他看电视时间长了,眼睛可能看不到心爱的玩具了等。最重要的是家长要多加强与孩子的亲子关系。可以试着多与孩子一块玩,讲故事等。孩子没人玩,会觉得还是看电视好。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