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9版:文娱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得“清空”之妙 造心灵之境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得“清空”之妙 造心灵之境
“寄心闲远——李健强书画展”11月1日至4日在河南博物院开展
省文联主席马国强称其为“学者型画家”
黄河春早 34.5×42cm 2012年
梅花小品

“寄心闲远——李健强书画展”11月1日至4日在河南博物院开展

省文联主席马国强称其为“学者型画家”

云心禅堂,大隐于市。

这里窗明几净,收拾齐整,一点没有很多艺术家工作室的“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陆游《书巢记》),各种图册“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时刻待命,主人宠幸。

堂主李健强,虽美髯在腮,但一须不苟;“杨梅头”发型,酷似贝克汉姆——十足精气神。左腕一串小叶紫檀念珠,去烦恼、定心念,右腕一串绿檀手链,不时摘下,把玩于掌中——无上正清和。自署的“云心禅堂”匾额,四壁的青山、满案的清供,燃一炷心香,氤氲开来,禅意满屋,佛性一身。

“寄心闲远——李健强书画展”将于11月1日~4日在河南博物院开展,由省文联、省文化厅主办,河南省书画院、河南博物院等承办,河南省留余文化艺术研究院、大象出版社等单位协办。

我们的谈话就从展标“寄心闲远”4个字开始。李健强没有请时贤题写,而是一次在闲坐时,扫了一眼身边的一张魏碑拓片,这4个字跳了出来,便集字而成,与此次展览的主题和作品十分暗合。

这次河南博物院的展览李健强积蓄多时,也铆足了劲儿“给大家一个惊喜”:百余幅作品形制多样,有宋代全景式的大幅山水构图,有10米书法长卷,也有禅意小品、青花瓷器、写生册页,以及扇面、手卷。其中国画《灵山无尘》与《春和景明》分别为水墨山水与青绿山水两大系列,代表了李健强的绘画创作特色。

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实力派艺术家,李健强的作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要核,兼具当代审美感受,饱含人文精神与自然山水之美。省文联主席马国强称其为学者型画家,并撰文“在河南的国画家中,能称得上真文人画家、画出的可称得上真文人画的不多,健强可谓第一人”。记者 李韬 尚新娇

灵山无尘

雪生逸境,人生寄寓

“冬日一遇雪天,我便兴奋。一边欣赏雪景,一边急急朝画室赶,这时画出的雪景图格外透着欢愉。”雪景山水是李健强水墨世界独具特质的题材之一, 对心灵与精神的表达尤其突出,画面澄明干净,清虚高洁。“从飘雪中我看出的是欢喜态,而不是萧瑟冷寂。”画家对雪怀有别样爱恋之情。

李健强的雪景山水与别人不同,区别就在雪景图的格调上。古今画家画山水往往有萧散、凄清、枯寂之感,似乎是这个季节给人的通感,但在他的画中,一场瑞雪带来的分明是天地的澄澈、灵魂的喜悦,毫无寥落黯淡、悲天悯人之愁绪。

因而,李健强的雪景山水不是简单作为四季去描写,而是与画家精神、与禅道修为有关,寓意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空灵,以及归隐文人的风骨与情怀。

“对自然的理解,要有超然的情怀,然后才可将自然景观转化为精神景观。通过造境表现胸中岳壑。”古人有“满壁江山入卧游”之诗句,李健强认为好的中国山水即可让人展开精神游历。

李健强斋号“云心禅堂”,故画里充满禅道机趣。他的《听雪图》,遍山被雪覆盖,不见一粒人影出现,但山顶的几间小屋与山下的亭子间,隐隐透出文人雅士温润的呼吸,似有琴声袅袅,给人无限的想象。《乾坤一气清》,一位着冬装的古代雅士,伸手欲折从山崖间斜逸的梅枝,在寂寒的冬日,一枝梅花给了他精神抚慰。

他的雪景山水暗契宋元,造境高古,境界新出而超迈时流,为冬之山川别开生面,亦为当代画坛上得雪景山水禅道之境的典范。

春和景明

由豫西大地化育而成的金碧乐土

与雪景山水所不同的是,他的金碧山水给人带来一种新的审美。他创作的金碧山水为宋代全景式构图,以黄土高原景象为粉本,破除了南北宗藩篱,创出了北之厚重、南之秀润的新格,同时借鉴了传统壁画的表现手法与民间审美元素。

他的金碧山水画面古艳,新鲜、透明,赭石、石青、石绿几种颜料的组合,与自然很契合,细微处还可见电线杆、交通标志,给人更多现实生活的元素,使人感受到当下生活的景致和活力。

细细揣摩,他的金碧山水不同于传统中浓重的色彩,而是用笔很轻,笔墨上透出文人萧散的意趣。此以古人之法写当下之境,可谓另辟蹊径。卧游其间,云开日丽,惠风和畅,黄土地上桃之夭夭,麦苗青青,让人疑为桃源净土。

谈及创作灵感,李健强仍沉浸在创作的快意里。“有一次去豫西游赏,豫西春天的田野景色给了我心灵震撼,只见春光骀荡,桃李争放,盈畴秀麦,几种天然的生命色彩组合在一起,散发出盎然生机,眼前映衬出一幅活脱脱的金碧画面,受此启发,回来后开始了创作。并且在日后时画时新,畅适不可言语。”

《春和景明》系列无论从其立意,还是其色泽、技法都实现了为山水传神、对生命礼赞这一主题。从另一方面讲,佛禅是其艺术灵根,所以他的金碧山水文化内涵丰富,既有道家高怀远引、逍遥浪漫的诗情画意,又有佛家万法平等、世界华美庄严的景象,更有儒家积健为雄、正大光明之气概,从而涵盖了宇宙大美、生生不已的生命哲学。

书法与其他

幽心禅意,精微蕴藉

李健强不仅是中国美协会员,也是中国书协会员,其书画双修,相长相养。当下艺坛有很多画家书法功底浅薄,甚至都不敢落款题字,盖个央人刻的名章了事,更毋宁说题跋配诗了,就像打扮得入时的美女不开口还有几分涵养,一开口满嘴的“白话文”,露怯跑风,羞煞人也。

题跋向以长题满题为难,既要繁简得宜,又要收放自如,非博闻强记腹笥广深者不可得。李健强画外之功了得,画史画论博观约取,其题跋意境既高,理法亦备,时有“删繁就简三秋树”,时有“领异标新二月花”,使其画与跋相得益彰。

李健强写书法,十分注重书写状态和所书内容,他说:“不仅视之为艺事,更将其当作修身养性的过程。”书法家王澄先生对其书法予以高度评价,“健强的作品体现着一种心境的自然流露,一种心灵与自然的融合,一种体悟本觉的禅意”。记者见到他的《雪夜访戴》,整幅为行书且带章草笔意,笔势雄健,逸趣横生,一气贯成。李健强曾有同题画作,又有此书法,可见对王子猷“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之洒脱个性的喜爱,也可说“文如其人,画如其人”,暗合了书画家本人的自在与率性。

这次展览还有部分案头清供作品,作品一尺见方,物件朴拙可爱,伸手可握,仿佛透着主人身上传来的温度。它们每日静悄悄地出现在他的工作室,伴随着他的笔墨生涯,瓶插、青花笔筒、砚台、把件,几乎每一件在画上都有对应。谈起它们,李健强感慨:“这些小物件与我朝夕相伴,在我眼里已成了有生命的东西。”犹若写惯大部头的作家,偶尔侍弄随笔小品一样,这些小品画更见书画家的笔墨灵性。

山水之外,李健强的梅竹双清题材尤其为人称誉,他笔下的梅竹骨骼刚正,清华烂漫,品格高标,如果说山水是他着意营建的精神家园,梅竹则是他吐露内心世界的琴箫。中国文化以小见大,扇面、册页、手卷、印章等,无一不是尺寸中见天地,精微处见蕴藉。李健强以不同形制和画材的艺术形式,展露了他不同凡俗的艺术魅力。

砚边心得

五十岁以后练心为先,练技为后

虽然李健强的画在国内遍受赞誉,但他依然认为,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思考方式,每个阶段的创作都有变化,中国画看重的是修为,不可求脱太早。“画者,文之极也。”李健强仍在自觉追求笔墨的完善,他说:“好画是养出来的,四十岁左右是一个画家练技练心的过程,五十岁以后就进入了练心练技的境界。两个词语的前后倒置说明了练心的重要性,它决定了以后‘画能走多远’。否则,画家只会重复自己。”

李健强家学渊源,母亲是我省画家谢瑞阶的弟子,舅舅李宝铎则是著名画家张大千的学生,李健强从小沾染丹青,对此抱着纯净而执著的梦想。“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李健强信守庄子的这句话,沉静深入,内外一致。每天他一到工作室,先是关照一下门外那丛心爱的竹子,然后焚上一炷香,开始写字,写字之后画画,历年来日课如此,深挖着一眼涓涓不息的艺术之泉。

“翠竹黄花皆佛性,白云流水是禅心”,“胸中已有山林气,门外何妨市井喧”,喜欢研习禅学的他,也喜好历代高僧的诗文,其心性渐渐在其中化解,笔墨浸染了佛家的清虚寂静,胸中丘壑落到宣纸上自然是另一番隽逸面貌。有评论家认为,健强已得“清空”妙谛,笔下创设的幽境已远高于生活,逐步进入了人格自然化、自然人格化的艺术创造天地。

在李健强的艺术道路中,也曾面临多次在世俗常人看来颇具诱惑的选择,但他无一例外将那些与艺术不相干的功利之物拒之门外,沉静坚毅地走向内寻之路。

“一个画家最重要的是挖掘自己心灵所在”,李健强坚信,心灵有多远,画就走多远。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