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6版:县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父病女儿在 十载反哺情
经开区送文化下乡
文艺慰问演出揭幕
巩义新型城镇化建设再发力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中牟县九龙镇国庄村郭卫红精心照料瘫父无怨无悔
父病女儿在 十载反哺情
郭卫红姐妹4人,三个妹妹分别生活在郑州和开封,她为了不让妹妹们两头跑,自己全职照料父亲
丈夫朱平海承担着养育两个孩子和支撑整个家庭的巨大压力,但从不抱怨,也时常抽空照料岳父
郭卫红给父亲换尿布
三代情深

郭卫红姐妹4人,三个妹妹分别生活在郑州和开封,她为了不让妹妹们两头跑,自己全职照料父亲

丈夫朱平海承担着养育两个孩子和支撑整个家庭的巨大压力,但从不抱怨,也时常抽空照料岳父

俗话说:“床前难有百日孝。”可此话在郭卫红那里有了新的注释。11月19日,记者在中牟县九龙镇国庄村郭卫红家看到,到处晾晒着尿布、棉垫,郭卫红刚沏好一碗蜂蜜水,放学回来的儿子朱睿哲见状帮着妈妈一起喂给外公喝。7岁的睿哲说,从他记事起,外公就这么一直躺着,妈妈也一直这么伺候着外公……

记者 张辉 通讯员 王书敏 文/图

频发脑病,父亲成了“植物人”

郭群才15岁就参了军,后来成为贵州空军某部一位优秀的后勤干部。一次,在返回驻地途中不慎摔倒,被背上装满豌豆的背篓砸伤,战友要送他去就医,为不给部队添麻烦不影响军务,他拒绝了,坚持把豌豆背回营地。直到2002年,他患脑病体检时才顺带查出,两根肋骨陈旧性骨折,此时的他已复员到地方20多年,他为此默默忍受了几十年腰疼的折磨,却从未让组织上知道。在女儿郭卫红心目中,郭群才始终是位敬爱的父亲、优秀的战士。

不料,2002年,郭群才突然中风倒下,治疗后只能拄着拐杖走路;2004年脑病复发,坐上了轮椅;2006年,三次病发后,郭群才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成了“植物人”。

不离不弃,照料病父十年如一日

父亲患病后,郭卫红就一直陪伴左右。她为父亲制定了健康食谱;因要进流食,就把饭菜搅碎、把水果榨汁后一勺勺喂给父亲,每天至少喂4次;她把父亲的内务和身边环境打理得干干净净,隔半小时为父亲擦一次身,并不时为父亲按摩,晚上她睡在父亲床边,定好闹钟,隔一个小时起床帮父亲翻身,换尿布棉垫,一晚上要起来七八回;父亲大便干结难以排出,她就用手指一点点抠出来;尽管父亲失语,她仍坚持经常给他理发、修面刮胡子,让老人精精神神的;她除了经常和父亲说话,还在父亲枕边搁一部收音机,播放着戏曲、新闻,不让父亲感到寂寞。由于郭卫红的精心照料,郭群才生病10年来从未受到过褥疮的折磨,不但病情稳定,如今还会简单地说“吃”和“不吃”等,会开心地微笑,会用眼神和身边人交流。

“卫红是俺全村人的骄傲”

郭卫红姐妹4人,3个妹妹分别生活在郑州和开封,为了不让妹妹们两头跑,她总是设法支开她们,让她们专心忙各自的事情,自己全职照料父亲。这样一来,家的重担就完全落在了丈夫朱平海身上。朱平海承担着养育两个孩子和支撑整个家庭的巨大压力,却从未抱怨过,他支持妻子,也抽空帮妻子照料岳父。家里唯一值钱的家电是一台空调和一个暖气片,而这两样东西都是特意为老父亲置办的。朱平海说,岳父卧床10年来,他在外打拼,也很辛苦。但他会勇于面对和担当,再难再苦也要撑着,咋都不能让这个家散了。

村里一姓路的年轻媳妇说,自己也很孝顺爹娘公婆,可要做到郭卫红那样,她觉得很难。村里人竖着大拇指,夸卫红是全村人的骄傲和学习的榜样,要是村里的媳妇、闺女都像她这样做,国庄村就会变成一个名副其实的“孝顺村”。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422213 2012-11-22 00:00:00 四 父病女儿在 十载反哺情KeywordPh郭卫红姐妹4人,三个妹妹分别生活在郑州和开封,她为了不让妹妹们两头跑,自己全职照料父亲
丈夫朱平海承担着养育两个孩子和支撑整个家庭的巨大压力,但从不抱怨,也时常抽空照料岳父
中牟县九龙镇国庄村郭卫红精心照料瘫父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