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她告诉农民工 “恁是俺的娘家人” 繁华的商场 有她的身影 嘈杂的建筑工地 有她的身影 寒冷的冬天 她像农民工兄弟心里一盏暖暖的灯 郑州市文明办、郑州市委外宣办、郑州晚报社联合出品 “民工朋友,我愿把你们当娘家人,免费为你们补衣服缝被子,免费为你们送旧衣服旧鞋子……”“市民朋友,如果你家有穿不着的旧衣服(不讲牌子、款式)……如果你们有时间,可以跟我一起去送……”刘春娥的这些话,分别印在一沓大小和厚薄不同的纸张上。 从2003年第一次发放名片和宣传单开始到今天,刘春娥记不清自己走访过多少个建筑工地、走进过多少家商场、丈量过多少条大街。 “我只知道,儿子每年都会给我印1000张名片和500张宣传单。”在刘春娥的印象里,这或许就是记得最准确的数字。记者 常亮 文/图 A 跑十几公里路,她给俩工地送名片 昨天上午9点40分,刘春娥给儿媳妇打电话安顿好家里事情,从桌上拿起一摞宣传单和名片,匆匆出发了。 这一次,刘春娥选择的工地在郑东新区,距离她居住的位置至少有十几公里远。 先乘23路公交车,然后到省人民医院附近转乘47路,到终点站后,刘春娥又步行了1公里左右的路程,才最终到达她要去的工地。 “呵呵,虽然60多岁了,但每天坚持锻炼身体。自我感觉还不错……”笑呵呵地走到一处工地门口停了下来,刘春娥稍稍弯腰伸头朝里看了看。 “这里好像还在工作,走,去下一家。”看到工地上一片忙碌景象,刘春娥不想打扰工人工作,转身开始慢慢往回走。 “来,小伙子,把这几张名片发给工友,有需要棉衣鞋垫的,打电话找我。”在距离工地大门十几米远的地方,刘春娥满脸微笑着拦住了一名准备回工地的工人,把一沓名片塞到他手上。 小伙子先是愣了一下,仔细瞅了瞅名片内容后,立刻热情地笑了起来:“谢谢阿姨,谢谢阿姨……” B “上次给的名片,一张没少全发给大伙了” 半小时后,刘春娥到达位于七里河北路附近的第二个工地。刚走到门口,她就被一名叫汪炎南的中年男子拦住了去路。 “您是……您是?”汪炎南歪着头,眉头紧锁,频繁地眨动着双眼。 “我姓刘……”刘春娥嘴里刚说出了三个字,就立刻被汪炎南打断:“哦,我想起来了,您是刘大姐吧,还记得9月份,您给我发了一沓名片让我发给工友,想起来了吗?” “嗯,嗯,我想起来了,你是我在工地门口见过的那位汪师傅吧?来,我再给你一些,一定要发给大家啊。” “放心吧,上次您给的名片,一张没少全部发给大伙了,保证完成任务,保证完成任务……”汪炎南笑得声音很大,嘴角边写着一丝幸福的表情。 C 一张宣传页,或许就是农民工的一件御寒棉衣 一个多小时后,100多张名片发完了,返回时已是下午2点多。 “你好,打扰一下。今后如果你家有旧衣服,可以与我联系。很多工地上的农民工冬天都穿得很薄,帮帮他们吧。”转乘公交车时,刘春娥微笑着走到几个中年人面前递出了几张宣传单。 “嗯,好的,阿姨,您放心,如果家里有衣服,一定给您送过去。”看完宣传单内容,一名中年男士显得有些激动,一直跟在刘春娥身后,重复了两遍:“阿姨,我们真应该向您学习,向您学习。” D 攒够一车,刘春娥就骑着三轮送一车 下午4点多,刚到家不久的刘春娥接到了一个电话,一位外地热心人通过邮局寄来了一包棉衣。 “现在就去拿,等攒够一三轮车了,马上给工地上送过去。”刘春娥慌慌忙忙地换鞋下楼,一路小跑直奔红旗路上的一家邮局。 “呀,这衣服多好,穿在他们身上肯定很暖和。呀,这件也不错……”回到家站在三轮车旁翻看着一件件邮寄过来的棉衣,刘春娥的脸上乐开了花。 最近一段时间,让刘春娥感到特别焦急,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前几天晚上,一名农民工在夜里2点33分给刘春娥打来电话说,自己在赶路途中弄丢了被褥和衣服,天越来越冷了,他想求刘春娥给自己送去一些棉衣和被子。 “这次变天前,我说啥也要给他送过去!”这句话,刘春娥说得很坚决。 关爱农民工,晚报一直在行动 从上周开始,晚报“送水哥爱心服务团”和文化路“爱心联盟”一直在征集“暖冬爱心行动”的物资。 昨天下午,我们在中州大道和东风路口,把热心市民捐赠的100多件衣物发放到农民工手中(保暖衣、毛衣64件,裤子加毛裤22件,秋衣秋裤26件,棉袄18件,棉大衣10件,外套17件,棉被4条,皮鞋1双)。 爱心继续仍需要你的大力支持,请通过以下方式报名:一、拨打晚报热线96678报名,或把衣物送到陇海西路文化宫路口晚报三楼305热线室。二、拨打文化路“爱心联盟”热线56660002,或把衣物送到那里。三、请直接将衣物送到黄河路40号的刘春娥家,她的电话是63834080。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