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热点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州城市规模向特大型城市转变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市政府发布人口和计划生育发展“十二五”规划,2020年,我市人口将达1500万
十二五期间,郑州平均每天出生300人
郑州城市规模向特大型城市转变
80、90后进入婚育期,我市出现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
对溺弃女婴、非法胎儿性别鉴定实行有奖举报
1500.00万人 862.65万人 665.90万人 2020年 2010年 2000年
数据来源:2009年~2016年为郑州市未来50年人口预测数(中方案)。

市政府发布人口和计划生育发展“十二五”规划,2020年,我市人口将达1500万

十二五期间,郑州平均每天出生300人

80、90后进入婚育期,我市出现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

对溺弃女婴、非法胎儿性别鉴定实行有奖举报

“十一五”时期,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下发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将出生缺陷干预、落实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加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等重点工作列入市政府为民办理“十件实事”内容。其中,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出生人口素质和群众生殖健康水平日益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机制逐步健全……

郑州市被命名为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示范市。

“十二五”时期,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的发展思路、具体目标又是什么?记者昨日获悉,市政府办公厅对外发布《郑州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发展“十二五”规划》,根据总体规划,到2020年郑州市人口将达到1500万人,年均增长63.8万人,“十二五”末人口总量将达到1181万人左右。

随着80、90后陆续进入婚育期,我市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也将形成。“十二五”期间,全市生育旺盛期妇女人数始终保持在35.86万人,年均出生接近11万人,比“十一五”时期年均多出生4万人,到2013年前后将达到出生人口的峰值。预计“十二五”期间,平均每天出生300人左右,每年出生10.95万人,年均自然增长在5.9万人左右,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在7‰以上。

记者 裴蕾 见习记者 董艳竹

关键词:目标

到2020年,郑州市人口将达到1500万人

规划指出,“十二五”时期主要目标是建立健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长效工作机制,全面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左右,确保“到2020年,人口总量控制在1500万左右,总和生育率稳定在更替水平以下”;人口结构初步改善,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并呈下降趋势;人民群众普遍享有基本的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和家庭保健服务,出生人口素质、计划生育家庭发展能力明显提高。

2010年末,郑州市常住总人口862万人。在中原经济区和中原城市群建设过程中,随着首位城市地位的提升,郑州市的人口集聚功能将不断增强,未来10年左右,郑州市的城市规模将不可避免地向特大型城市转变,人口规模将不断增大,城市的空间结构也将不断地调整。随着城市发展和产业转移,人口将大量集聚。根据郑州市总体规划,到2020年人口将达到1500万人,年均增长63.8万人,到“十二五”末人口总量将达到1181万人。

关键词:人口结构

80、90后进入婚育期,我市出现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

受人口结构影响,20世纪80年代第三次人口出生高峰期(1985年~1992年)出生的孩子,已陆续进入婚育期,形成我市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

“十二五”期间,全市生育旺盛期妇女人数始终保持在35.86万人,年均出生接近11万人,比“十一五”时期年均多出生4万人,年均人口出生率将达到14‰,比“十一五”时期年均高4.4个千分点左右,到2013年前后将达到出生人口的峰值,出生人口将达到11.1万以上,人口出生率将由目前的11.12‰上升到14.53‰。预计“十二五”期间,平均每天出生300人左右,每年出生10.95万人,年均自然增长在5.9万人左右,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在7‰以上。

关键词:性别比例

对溺弃女婴、非法胎儿性别鉴定实行有奖举报

根据规划,“十二五”时期, 我市将加强宣传教育,深化关爱女孩行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全面开展孕产期全程跟踪服务和出生实名登记工作,卫生部门要依法加强出生医学证明的管理,公安、卫生和人口计生部门要建立出生人口数量和性别情况定期通报制度,加大联合执法力度,依法开展打击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以下简称“两非”)等违法犯罪行为;建立区域协作,开展对周边地区“两非”行为的联防联治。

加强公众对溺弃女婴、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行为的监督,各级政府要设立专门奖励基金,对举报属实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把综合治理性别比偏高问题工作列入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实施单项否决。健全对可用于胎儿性别鉴定和人工终止妊娠手术的设备、药物、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完善执业资质认证和B超使用准入制度,加强对终止妊娠药品的监督管理。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将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年度预算,加强资金管理监督。

关键词:劳动力人口

劳动力人口比重缓慢下降

“十二五”期间,郑州市劳动力人口(15~64岁)呈持续缓慢下降趋势,但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2010年达到最高峰,为75%左右,人口负担系数最低。从2011年开始,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开始下降,2015年下降到72.92%,人口负担系数逐步加重。人口出生高峰的到来、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重、劳动力人口带来的就业压力,加之人口数量与结构、素质、分布等问题相互交织,互相影响,局面错综复杂,问题不断积聚,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压力巨大。

关键词:流动人口

社区配备计生协管员,将流动人口纳入常住人口总数

按照整体规划,预计“十二五”期间,郑州市人口总量年均要增长63.8万人,人口由乡村向城镇的转移速度将一步加快;中原经济区的快速发展,使得周边城市向中心城市,农村向城镇,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的人口流动和迁移会更加频繁,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在带来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势必会带来大量人口流动和集聚,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问题亟待妥善解决。

“十二五”时期,全市将落实均等化服务,大力推进流动人口“一盘棋”服务管理,进一步加强城区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落实均等化服务,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保障有力”的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运行机制,实现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同宣传、同投入、同服务、同管理、同考核;为社区配备计生协管员,将流动人口纳入常住人口总数,预算人口计生事业费投入;建立区域协作机制,加强流动人口信息管理,公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商、卫生、计生、教育等部门定期通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婚姻、技术服务情况,建立全市统一的社区和流动人口管理模式。

关键词:政策

优先扶持农村独生子女户和双女户子女入学

根据规划,全市建立以政府财政为主渠道的资金兑现支撑体系,落实和完善现有的奖励优惠政策,大力推行利益引导政策一卡通和全程代理制度。

积极推动有关计划生育政策与相关公共政策的衔接,农业、林业、水利、民政、教育、工商、卫生等部门在落实普惠政策时,要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和办法,对农村独生子女户和双女户在子女入学、父母养老、生产生活、扶贫建房、劳动就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方面出台优惠、优先和扶持政策,解决计划生育家庭实际困难,使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能够优先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

大力发展老龄事业,重视养老、敬老院建设,解除独生子女父母的后顾之忧;关照失独父母身心健康,使他们晚年生活幸福,按照“让利于民、公开公正、优质服务、稳步推进”的基本原则,积极探索建立“政策指导、部门配合、协会推动、公司服务、群众受益”的新型计划生育保险工作运行机制。

实现药具服务对育龄群众的全覆盖

全面推行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继续实施“优生促进工程”,继续实行“计医合作”、“军地合作”,开展免费婚检、妇女病普查诊治和男性生殖健康教育活动,普及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知识;建立药具工作协调和信息沟通制度,实行全市常住和流动人口药具发放新型“一卡通”制度,增强群众使用药具的易得性和便捷性。

切实关注未婚人群,开展“四进三服务”(进机关、企业、校园、写字楼,宣传、发放和指导服务),实现药具服务对育龄群众的全覆盖。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422807 2012-11-26 00:00:00 一 郑州城市规模向特大型城市转变KeywordPh80、90后进入婚育期,我市出现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
对溺弃女婴、非法胎儿性别鉴定实行有奖举报
市政府发布人口和计划生育发展“十二五”规划,2020年,我市人口将达1500万
十二五期间,郑州平均每天出生3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