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郑州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11月30日起
209路、292路、52路、288路调整
植物园的花花草草
换“冬装”盖“棉被”
1745年建的桥
现在还在用
12月11日
职称外语等级考试开始报名
电脑遗落公交车上
车长发邮件找失主
红专路、颍河路部分路段施工
过往车辆请绕行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1745年建的桥
现在还在用
郑州市区内清代留下的石桥,只剩这一座熊儿桥了
熊儿桥

1745年建的桥

现在还在用

在管城区南关街熊儿河上有座石拱桥,是郑州市区内最古老的桥。

提起这座桥的历史,住在桥北头的王崇民说,熊儿桥已被列为郑州优秀近现代建筑加以保护。这座古老的石拱桥就是一部活着的历史,它每天承载着上千辆车通过,它拱体上的双龙,每天对着河水张牙舞爪。首席记者 徐富盈 文/图

河水奔流,桥上人如潮

昨日10时,记者赶到熊儿桥头。这座南北向的桥上人流车流如织,北侧一老翁在桥头售花。

这座桥宽约10米,长30余米,从桥西侧看,河中间一个桥墩,墩上两个青石桥拱支撑着桥面,河水中还有一个向西延长的护墩石梁。桥东看,却看不到拱,像一个平板梁桥。

王崇民说,这个桥本来是6米宽,1978年街道加宽,桥也加宽,在紧邻老桥东侧,补上一个宽4米的平板桥。两个并行的桥加起来,宽约10米。

为郑州人服务了267年

《郑州文史资料》编委会成员、专门研究郑州古建的王瑞明老师介绍,关于熊儿桥修建者,据传是一位叫熊儿的人。

熊儿此人为明末郑州石柱梁村(今新圃东街)人,熊儿一直在城南门东拐张监生府中当佣人,见南关小河无桥,冬时水寒彻骨商旅艰辛,他就将自己大半生积蓄捐修一座砖桥,桥北有两个大耳石熊,又称熊耳桥。

清初,砖桥被冲毁,1738年,郑州知州张钺率人重修,次年一场大水再次将桥冲毁;乾隆十年即1745年,知州改砖桥为一座两孔青石桥,桥长34米,宽6米。

“这座石桥,是郑州市区内现存最早的桥!桥上游的东三马路上的德济桥是1930年所建,现在还在用;金水河边的大石桥建于1945年,都没有熊儿桥古老,这座桥是保存最好的。”

对联更增石桥神秘

王瑞明说,熊儿河这座青石拱桥,几百年来一直在为市民提供服务,“桥墩有鸟兽雕刻的桥,本就极少,这个保存如此完好,更是市区内唯一一座。”

关于这座桥,还有一副对联:清光绪年间,市北郊庙李村一落榜秀才叫李简,路过熊儿桥,看到桥上的狮子和大耳石熊雕像,写出一个上联“熊耳桥,桥熊耳,熊耳桥上有对石熊耳”。正是这副对联把“熊儿桥”写成“熊耳桥”了。

半月后,密县燕子岭的张秀才从桥上经过,提笔写出下联“燕子岭,岭燕子,燕子岭上有只土燕子”。

“明代郑州市区有5座桥,即和义桥、政通桥、广济桥、迎春桥、广通桥,都已不存在了,清代留下的石桥只剩这一熊儿桥了。”

把古桥当做文物保护

采访中,不少市民建议,任何建筑都有自己的生命,熊儿桥矗立河面近3个世纪了,希望相关部门及时进行修缮维护。

南关街虽是条次干道,但路面车流量越来越大,是管城区核心商业区的重要道路。晚上还有不少水泥罐车通过。建议采取科学论断,核准对其造成伤害的重载车辆不要再通行了。

郑州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普查科的汪松枝介绍,去年南关街熊儿桥被政府列入郑州首批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

“1948年郑州解放之初,郑州市区内只有熊儿桥、铭功桥、德济桥、郑洛桥、大石桥5座桥。多为砖木结构,熊儿桥为砖石结构,历史最久。”汪松枝说,熊儿桥集桥梁历史与艺术为一体,是一座活的文物。希望市民们站在历史文化遗产的高度,保护好这座市内最早的石拱桥,因为郑州古建越来越少了。线索提供 王先生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423131 2012-11-27 00:00:00 二 1745年建的桥<BR/>现在还在用KeywordPh郑州市区内清代留下的石桥,只剩这一座熊儿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