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0版:文娱锐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娱乐不乐
从希望到失望的心路历程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娱乐不乐
——我看《一九四二》

娱乐不乐

——我看《一九四二》

□记者 邢进

《一九四二》,本年度我最为期待的电影。

11月26日下午1:30,大上海奥斯卡电影城,它终于展露了真容。

此刻,离电影结束已经一个多小时了,我仍然坐在电脑前,无从下笔。

大脑一片空白,心中仿佛塞满了铅块一样沉重,我真的不知道该对这样一部电影说些什么。

在参加媒体看片会的前一天晚上,我特意翻出了刘震云的《温故一九四二》,对比原著,电影《一九四二》显然是一次宏大的再创作。

花枝、瞎鹿、星星、铃铛……原著中不存在的人物和细节,如此尖锐、逼真地撞击着我的眼睛和心脏,逼出我的眼泪。

如果说阅读原著让我在苦涩之外还能苦笑,那么电影带给我的,除了沉重、还是沉重。

1942年,河南遭遇大旱、蝗灾,粮食绝收,赤地千里,饿殍遍野,河南延津县的灾民,一路向西逃荒。

数以百万计的河南灾民向西拥入陕西、山西,更有数百万计的灾民倒毙在逃荒途中。

在这场大饥荒中,河南饿死300万人之多。

“在饿死300万人的同时,历史上还发生着这样一些事:宋美龄访美、甘地绝食、斯大林格勒大血战、丘吉尔感冒。”片头刘震云的声音平淡地述说着,在这样的世界环境中,300万是300万人自己的事。

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创作于1992年的《温故一九四二》不算一篇小说,它缺乏作为小说的各种要素,而更像是刘震云对早已被遗忘的历史碎片的打捞、拼接和还原。

将这样一部作品搬上银幕,难度可想而知,这是平面与立体,群像与个体之间的转换,冯小刚和刘震云,用19年的时间完成了这场完美的、天衣无缝的转换。

这是一片灾难深重的土地,它承载了太多的悲情和苦难,多到人们可以在仅仅50年之后就淡忘了倒毙在这片土地上的300万人。

所以,对于这部电影来说,什么样的评论都不重要,真实地还原历史,就是它最重要的意义。

为此,我向冯小刚致敬,向刘震云致敬,向电影《一九四二》和原著《温故一九四二》致敬。

虽然被眼泪浸泡的两个半小时的观影过程绝不愉快,但我还是决定影片上线后购票再次观看,因为它绝对值得我贡献票房。

抛开历史、价值、意义等沉重的话题,影片的超豪华阵容也令人叹为观止——陈道明、李雪健、张国立、冯远征、徐帆、张涵予、奥斯卡影帝阿德里安·布罗迪、蒂姆·罗宾斯……他们在影片中呈现了炉火纯青的演技。

最后,作为明叔脑残粉,我必须吼一句:“明叔版的蒋委员长是史上最帅的委员长!”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423199 2012-11-27 00:00:00 二 娱乐不乐KeywordPh——我看《一九四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