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型电视纪录片《记忆·二七》昨日郑州开机 拍摄完成后将于2013年上半年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播出 该频道以“全球眼光、世界价值、国际表达”的定位“俘获”了一大批忠实观众 红遍大江南北的《舌尖上的中国》就是该频道播出的 2013年是京汉铁路二七大罢工九十周年纪念,为更深刻的了解京汉铁路大罢工的历史事件及深远意义,郑州二七纪念馆联合北京长辛店、武汉江岸三家二七纪念馆共同举行系列纪念活动。其中,电视纪录片《记忆·二七》将作为献礼之作,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播出。昨日上午,《记忆·二七》开机仪式在二七广场举行,当摄像机将二七纪念馆和二七纪念塔的镜头一一定格的时候,记忆仿佛回到了那个特殊的岁月。 记者 苏瑜 看点一: 三家二七纪念馆首次联合纪念 党和政府为了能更好地缅怀先烈,祭奠英灵,分别在全国各处修建了以纪念二七大罢工为主的多座革命性建筑。在郑州,人民政府在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旧址“普乐园”修建了郑州二七纪念堂,在汪胜友和司文德烈士的牺牲地长春桥修建了郑州二七纪念塔,现统称为郑州二七纪念馆。 北京“二七纪念馆”,又名长辛店二七革命遗址,是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原为刘姓铁匠铺,故又名刘铁铺。1921年10月党组织专门召开工人代表联席会,决定改组工会为工人俱乐部。在1922年8月的工人罢工和1923年的二七大罢工时,这里都是领导斗争的指挥部。1983年2月兴建北京长辛店“二七纪念馆”,1991年对社会开放。 武汉二七纪念馆位于武汉市汉口,是为纪念1923年京汉铁路大罢工及“二七惨案”,在林祥谦、施洋等39位烈士牺牲的江岸地区修建的。1963年对外开放,1987年新馆建成开放。 2013年是京汉铁路二七大罢工九十周年纪念,为更深刻的了解京汉铁路大罢工的历史事件及深远意义,郑州二七纪念馆联合北京长辛店、武汉江岸三家二七纪念馆共同举行系列纪念活动。 看点二:郑州人民永恒的价值观 郑州,这个火车头拉来的城市,自从上个世纪初京汉铁路和陇海铁路通车以后,已逐渐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 2012年9月7日上午,赵富海受邀参加《纪念“京汉铁路工人运动”90周年暨郑州二七纪念塔宣传片摄制研讨会》,会上,他表达了自己的主要观点——纪录片一定要从百年史切入。 “有着3600多年历史的商城郑州,直到有了铁路,一切才被现代化的工业给改变了。可以说,铁路掀开了郑州近代史。”赵富海说。郑州铁路枢纽担负着京广、陇海两条铁路干线的客货车到达、发送、中转和解编等运输任务,起着连接南北、贯通东西的中枢作用,是全国铁路重要的路网性枢纽之一。郑州也产生了以铁路工人为主体的产业工人,以郑州车站为中心的商业区。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徐有礼十分赞同赵富海的这一观点,认为拍摄脚本一定要立足于这一事件对郑州城市的影响和意义上。其他来自不同行业的专家学者以及郑州市文物局、博物馆等相关单位的人员集思广益,分别从活动开展的定位到片子拍摄的立足点、切入点、亮点以及专题片的具体内容、真实可考性、主题的设置、市场定位及其社会价值、拍摄方式、拍摄意义、最终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二七”文化在郑州根深蒂固,已经成为郑州人民永恒的价值观。《记忆·二七》将郑州二七纪念塔再次推介到全国人民面前,为做活“二七”文化,打造以郑州二七纪念塔、二七纪念堂、铁路职工夜校为节点的红色联线做出努力,为在全国范围内有力地宣传郑州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看点三:资深编导拍摄央视播出 据了解,《记忆·二七》拍摄完成后将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播出。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播出的国家级纪录片频道,也是中国第一个全球覆盖的中英文双语纪录片频道。自2011年开播以来,以“全球眼光、世界价值、国际表达”的定位“俘获”了一大批忠实观众。最近红遍大江南北的《舌尖上的中国》便是明证。 考虑到中央电视台对所播放片子的技术规格要求比较高,所以此次摄像机采用的是高清索尼PMW F3,相关辅助措施包括斯坦尼康稳定器、大小摇臂、拍摄升降机、轨道、专业灯光等相关专业拍摄辅助器材及熟练使用相关设备的专业摄制团队,其后期制作团队拥有制作播出节目的丰富经验,确保制作出来的成片不仅符合央视的播出要求,且可以达到出版要求。 据郑州二七纪念馆馆长张晓兰介绍,拍摄本片的编导是中国纪录片新锐编导贾广建,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其代表作品有:《共和国档案》、《解密一九四一》等。接下来,《记忆·二七》将在北京、郑州、武汉、福建四地进行两个月左右的拍摄,加上后期制作,预计在2013年上半年与观众见面。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