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热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他干净得过分
5个老婆都离开了他
这车是咋进去的?
20年前他揣50元闯北京
现在已是服装厂老板
1130thb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晚报联合“北京最温暖人心的公益老乡会”
讲述“18位在京河南人”的故事之三:
20年前他揣50元闯北京
现在已是服装厂老板

晚报联合“北京最温暖人心的公益老乡会”

讲述“18位在京河南人”的故事之三:

20年前他揣50元闯北京

现在已是服装厂老板

由晚报和“北京最温暖人心的公益老乡会——689老家河南”联动的讲述“18位在京河南人”的故事今天讲到第三位,主角是来自“龙乡”濮阳的闫红涛。

“689老家河南”负责人梁涵涵说,晚报前两期报道反响强烈,在京或不在京的老乡们纷纷向他们表示支持和鼓励。自强不息的在京河南人的故事,在微博、QQ群、论坛里都成为热门话题,传达着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记者 张翼飞/文 梁涵涵 供图

怀揣50元钱奔到北京当北漂

濮阳南乐西部卫河西岸有个叫梁村乡的地方,据传说,黄帝的儿子昌意的封地就在此处,这里还是造字圣人仓颉的故乡……

闫红涛出生在梁村乡一个干部家庭,家境比较优越,但他不爱学习,初中毕业后辍学在家,街坊邻居都认为他不会有啥大出息。不过,在度过了叛逆的少年期后,他决心要干出一番事业。

1993年年末,他怀揣着50元钱,一个人坐上了往北京的绿皮车,去投靠自己的堂哥。

堂哥在北京丰台某挂历装订厂上班,见到突然出现的闫红涛,不知所措。厂里人员饱和,闫红涛的希望瞬间破灭。

他借宿在堂哥厂里的宿舍,因为工作很不好找,只好厚着脸皮向堂哥和刚认识的朋友们借钱生活……

4个月后,厂里有工人回老家,空出一个名额,堂哥赶紧让小闫顶了上去。他在装订公司装车卸车,每月300元。

快速“升迁”的踏实小伙

由于小闫踏实能干,不怕吃苦,领导慢慢开始重视起他。装车卸车干了3个月,便安排他去车间做装订挂历的差事。

闫红涛身上有股“韧”劲,事无巨细都要用心做到最好,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很快又得到认可,他在装订车间只干了1个月,便被安排到厂里最吃香的丝网印刷车间。

他发现流水线上的工人要做的事很有局限性,便想自己边工作边学习整套流程。

于是,从未使用过PS软件的他,业余时间开始研究起作图排版,包括厂里各种生产和业务的流程,他都一一掌握。

次年,小闫不甘心每月只拿300元的薪水,离开公司自己到外面单干。

不想回家的农历新年

1994年初,手机还没普及,几乎所有的业务联络全靠寻呼机,小闫咬咬牙买了一部。

虽然堂哥反对,他还是用身上所余的200多元钱加上借来的300元,在南城租了个20平方米的小车间当厂房,做起了丝网印刷的生意。

半个月后,第一单生意来了,是个300元的条幅,交工时,客户非常满意,还请他饱餐一顿。

但是小车间坚持到年底就赔钱做不下去了。囊中羞涩的小闫给父母打电话说,要在厂里给人看大门,过年回不了家。

没想到,家里人来北京找到他,硬把他拖回家过年……

闫红涛回忆说,这个年是他最难过的年,整个春节都关在家里,没有出门。

1995年初,揣着家人给的200元钱,他再次北上,来到那座小车间,可业务还是少得可怜。

4月底,他在一家服装厂找到了负责丝网印刷的工作,也是这个时候,他对自己创业要涉足服装业的目标已经无比清晰。

2008北京奥运成就他的创业梦

2000年,小闫第三次北上。

2001年7月,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这时,北京各公司都在向奥运靠拢,做广告牌宣传自己的企业,他人生的转折点终于到来。

之前他打过工的一家老板来电话说厂里缺人,想高价聘他。小闫抓住这个机会,成为这家公司的一个分支,做自己的生意。

同年下半年,小车间红红火火地做起来了,一做就是4年,这4年使他在服装圈积累下深厚的人脉,锻炼出超凡的能力。

2011年5月,小闫自己的公司注册成立。不到一年,流水就达150万左右,服装生产形成产业化,各地订单源源不断。目前,他把独立创建的运动休闲品牌作为工作重心,致力于打造面料上乘、价格适中、让老百姓能消费得起的国内休闲服装。

闫红涛常说一句话:“无论路走了有多远,都只为了下一步走得平坦!”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