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2版:文娱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文学的最大的用处
也许就是它没什么用处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出席瑞典皇家晚宴
可以和妻子比邻而坐 这可是诺奖第一次破例
演讲稿放在旅馆忘了带 不妨碍现场发挥显本色除了感谢,莫言说了——
文学的最大的用处
也许就是它没什么用处
附:诺贝尔授奖词节选
莫言(左二)与夫人杜勤兰(左一),中国驻瑞典大使兰立俊(右一)及大使夫人顾琅琳(右二)出席诺贝尔颁奖典礼晚宴。

出席瑞典皇家晚宴

可以和妻子比邻而坐 这可是诺奖第一次破例

演讲稿放在旅馆忘了带 不妨碍现场发挥显本色

除了感谢,莫言说了——

文学的最大的用处

也许就是它没什么用处

在抵达斯德哥尔摩的第五天,莫言迎来了本次瑞典之旅最重要的活动——领取诺贝尔奖和参加瑞典皇室举办的皇家晚宴。无论是在斯德哥尔摩音乐会大厅领奖,还是在斯德哥尔摩市政厅参加皇家晚宴,这位中国绅士都没有掩饰自己的淳朴而憨直的性格。在晚宴发表获奖感言时,他甚至承认自己忘带了演讲稿。

不过,即使是即兴演讲,莫言的语言依然朴实,除感谢给予自己帮助的人外,他再次申明了文学的重要性——文学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

皇家晚宴与妻子比邻而坐

诺奖为莫言破例

颁奖典礼后,莫言偕妻子前往市政厅,出席了由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举办的皇家晚宴。

晚宴中,莫言依然身着自己领奖时所穿的燕尾服。此前,莫言曾表示,自己为此次诺贝尔奖专门准备了5套应对不同场合的服装。在新闻发布会上和瑞典文学院演讲时,莫言分别身着西装和中山装亮相。而此次的晚宴,莫言事先也曾表态,将入乡随俗,身着燕尾服出席。

按照惯例,在晚宴上,获奖者本人与其亲眷是不能坐在一起的。不过由于莫言夫妇只会讲中文,因此主办方特别将莫言与其妻子杜勤兰安排在一起,而中国驻瑞典大使兰立俊的妻子也陪同着莫言夫妇。

据诺贝尔基金会发言人安妮卡·庞蒂吉斯介绍,此次莫言的座位就是主办方根据语言和习惯所做的特殊安排,“坐席安排是有规定的,不过我们也会根据语言能力来做特殊改变。莫言和他的妻子都只会讲中文,因此需要将他们安排在一起就座”。

莫言是个诗人,他……让茫茫人海中的个体得以升华。

他以俏皮而难以掩饰的轻快口吻,揭示人类存在的极端阴暗面,几乎无意识地就找到了极具象征意义的形象。

高密东北乡收藏着许多中国民间故事与历史往昔,但只有极少真正意义上的旅程得以超越这些,描述出一个爱善与邪恶皆有超乎寻常之能量的地方。

莫言的想象力超越了人类存在的全部,他对大自然有了不起的描绘……他描写英雄、恋人、拷打者和强盗——他尤其擅长描写坚强不屈的母亲形象。

莫言的故事里带有神话与寓言的伪装,但到头来他却颠覆掉这一切。

莫言采用了源自神话与民间故事的夸张、模仿与派生手法。

何时曾有如此史诗式的春潮席卷过中国与世界?在莫言的作品中,世界文学与一个声音对话,这个声音足以湮没大部分的同行者。许思鉴

莫言获奖致辞

尊敬的国王、王后、各位王室成员,女士们先生们:

我的讲稿忘在旅馆了,但我记在脑子里了。

我获奖以来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由此也可以见证到,诺贝尔奖确实是一个影响巨大的奖项,它在全世界的地位无法动摇。我是一个来自中国山东高密的农民的儿子,能在这样一个殿堂中领取这样一个巨大的奖项,很像一个童话,但它毫无疑问是一个事实。

我想借这个机会,向诺贝尔奖基金会,向支持了诺贝尔奖的瑞典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要向瑞典皇家学院那些坚守自己信念的院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感谢。

我还要感谢那些把我的作品翻译成了世界很多语言的翻译家们。没有他们的创造性的劳动,文学只是各种语言的文学。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劳动,文学才可以变为世界的文学。

当然我还要感谢我的亲人、我的朋友们。他们的友谊、他们的智慧,都在我的作品里闪耀光芒。

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确实没有什么用处。但是文学的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什么用处。

谢谢大家!

[相关新闻]

首届中国日照作家基地作家论坛上,有评论家表示:

莫言从“丑小鸭”蜕变而来

中国还有10余位与莫言旗鼓相当的作家,不排除还有其他作家获奖

莫言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发表诺奖演说,面向世界讲述他自己的“故事”;而在莫言的家乡山东,国内作家、著名评论家济济一堂,探讨“走向世界的中国当代文学”。

12月8日,首届中国日照作家基地作家论坛召开,一时间也吸引了国内众媒体的关注。评论家白烨评价莫言是中国文学的品牌,评论家朱向前称莫言获奖是对中国文学的提振。

莫言获诺奖 为众作家起激励和抬升作用

莫言刚刚在瑞典所作的获奖致辞,让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文学评论家白烨印象深刻。“他讲了童年的记忆、对饥饿刻骨铭心的印象,讲他的母亲,讲蒲松龄。”白烨很欣赏莫言的这种个性,“他很个体、很个性,平民意识和乡土写作的姿态表达得非常充分,显得智慧、得体。作家必须有一个精神故乡为基地,以此放飞自己的想象,就像莫言始终有个根,扎在山东、扎在高密,因为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白烨认为,莫言是中国文学的品牌,中国还有10余位与莫言旗鼓相当的作家,莫言打开了一个缺口,不排除还有其他作家获奖,莫言获奖可能会成为中国当代作家被世界文学界关注的契机。

莫言从“丑小鸭”蜕变而来

文学评论家朱向前最早预言莫言获诺奖。他关注莫言30多年,写过关于莫言的众多评论,从褒到贬,再到10年前预言莫言将得诺奖,他的评论一语中的。他说,莫言有着丑小鸭到白天鹅般的蜕变过程,从天籁般《透明的红萝卜》到《红高粱》的突然爆发,以及后来对他的猛烈批评,再到《檀香刑》《生死疲劳》《蛙》优秀之作问世,莫言以螺旋形的上升姿态一路前行,在中长篇小说、散文、电影每个领域里表现出色。

文学发展 离不开脚下的土壤

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赵德发则认为莫言的获奖引发文化保守主义的兴起。“在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进程中,百年来都对外国文化亦步亦趋。当下,思想和文化界都在呼吁文化自信,我认为这份自信就来自传统文化。”赵德发说,“以莫言为例,他一面呈现冲锋之态,与西方文学拥抱,但也有大踏步回到传统的时候,如《生死疲劳》用章回体形式展现,正是这些特点,引起了西方文化界的注意。借用唐朝布袋和尚诗中的话:‘原来退步是向前。’”但他也表示,对于传统文化不能全盘继承,需要进行一番改造。

中国日照作家基地秘书长、军旅作家王筠说,就如同莫言小说中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文学的发展离不开脚下的土壤,除了体制内的签约作家,也可以有新的文学活动和存在方式,中国文学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记者 崔迎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