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7版: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之一切为民 上一版3  4下一版
60万元善款 向我市三所高校寒门学子送出浓浓温情
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
推动全市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市科技局
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
推动全市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
科技工作者正在工作中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四类指标三年翻一番、五年翻两番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作为全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市科技局要尽快把党的新理论、新成果、新经验转化为推动科技创新工作的新思路、新动力、新举措。结合郑州实际,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勇于担当,努力作为,充分发挥科技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努力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市科技局局长苗晋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记者 鲁慧 文/图

全市科技成果量等四类指标三年翻一番、五年翻两番

苗晋琦介绍说,今年,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实施开放创新双驱动战略,即以开放、创新为根本动力,通过开放创新的内外协同驱动,促进开放型经济和创新型经济同步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跨越。实施开放创新双驱动战略是实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壮大产业规模和转型发展的现实需要,是提高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两区两城”目标的根本途径。

“建设‘两区两城’,持续加强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以现代产业体系为支撑、以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为保障的社会管理创新‘三大主体’工作,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苗晋琦说,我市明确了科技创新的路线图:深入实施开放创新双驱动战略,建立健全自主创新体系,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现代农业和服务业科技创新,促进民生科技进步,实现科技创新“三年翻番、五年跨越”目标,把郑州建成全国重要的区域创新中心。即以2011年创新产出为基数,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增加值、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科技成果量、技术合同成交额四类指标三年翻一番、五年翻两番。

实施七大计划 推进十大工程

苗晋琦表示,我市科技部门将围绕工业的七大主导产业和“6+2”基地建设、服务业的七大主导产业和十大工程建设,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推动全市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

大力实施七大计划:一是实施科技型企业成长路线图助推行动计划,选择600家科技型企业进行重点培育,提升其自主创新能力,带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壮大;二是实施研发中心建设行动计划,5年内新建1500家研发中心,升格为省级以上研发中心300家,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中心覆盖率突破90%;三是实施科技与金融结合行动计划,争创国家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四是实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行动计划,5年内全市累计育引创新领军人才1000名,打造创新团队1000个,育引创新创业骨干人才5000名;五是实施知识产权工作推进行动计划,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到2016年分别突破45000件和25000件;六是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行动计划,5年内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00项,新增产值100亿元;七是实施未来科技城建设行动计划,将其建成为吸引、引进和集聚国内外高层次创新人才来郑创业的战略高地、全球区域性科技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着力推进十大工程:一是实施多元化创新投入推进工程,全社会R&D投入占GDP比重到2016年突破3.0%;二是实施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工程,着力构建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政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构建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努力构建以科技成果转移、扩散和转化为目标的创新服务体系;三是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推进工程,5年内实施100个重大科技专项,突破500项共性关键技术,取得1000项重大创新成果;四是实施新能源汽车科技示范工程,推广应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4000辆,新能源汽车产能突破10万辆,产值突破300亿元;五是实施LED照明科技示范工程,推广应用半导体照明灯100000盏,半导体照明及相关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六是实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工程,5年内培育壮大30个现代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和10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打造50个集示范、推广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村和农民科技培训基地;七是实施促进民生科技进步工程,5年内掌握50项民生领域核心技术,形成100项重大创新成果;八是实施开放合作协同创新工程,5年内与50家国内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科技战略合作关系,建立150家以上产学研基地,实施500个以上产学研合作项目,实施200个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实施50个重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建立10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九是实施创新型区域培育建设工程,5年内建设15个创新型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培育20家市级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十是实施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工程,5年内建设市级孵化器50家,升格为省级和国家级10家,孵化场地面积突破1000万平方米(含加速器)。

“通过一系列措施,我们将努力构建产学研政相结合,内生与外源并重、自主和开放结合、持续与跨越统一的自主创新体系,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郑州。” 苗晋琦表示。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