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好学生”被哈佛拒收并非坏事 要多重视一些“分数之外的东西” 新闻 背景 当国内名牌大学纷纷向高考状元抛出橄榄枝的时候,申报美国名牌大学的状元们却有六成被拒。如2010年北京考区理科状元在申请美国哈佛、斯坦福、耶鲁等11所名校时遭遇滑铁卢。显示出中外名牌大学在办学理念、模式等的差异。 “高考状元”被哈佛拒收并非坏事 在中国,“高考状元”一直被名牌大学争相录取,而美国的名校却并不特别重视。这让很多人不理解。 金吉列留学郑州分公司总经理封刚分析:美国的大学招生时从四方面来评估学生。一是高中在校成绩;第二是STA(美国高考)或ACT成绩;第三是课外活动经历;四是家庭背景。据有关数据,美国中学生SAT满分的学生申请哈佛大学时,61%被拒绝。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耶鲁大学和斯坦福大学。 从学科知识和综合素质上来说,中国的学生不可谓不高,然而中国的大学却进不了一流大学之列。对此,金吉列留学郑州分公司总经理封刚认为,“这说明问题不尽在学生的身上。美国名校要的是人才,重视创新,兴趣广泛的学生最受欢迎。” 封刚分析,要成为哈佛的学生,光学习好是不行的,一定要具备特殊性,“I am Special”,我是与众不同的。要看他是否有开创新天地的创造性;仅有知识是不够的,还要看他是否有探索未知的好奇心;单关心自身专业领域是不足的,还要看他是否有关注其他方面的广泛兴趣。 哈佛大学一名校长谈到该校喜欢招收什么样的学生时说,杰出的大学生来源于优秀的高中生,哈佛大学是一个极力培养、鼓励高中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学校。社会对一流高中生的赞美并不局限于好的课堂成绩,而是多方面的。 我们的“好学生”缺的是什么? 哈佛大学录取部主任威廉·菲茨西蒙斯曾描述了一个有趣的事:他去华盛顿演讲。一位妈妈把儿子推到威廉面前,兴奋地说自己的孩子多么积极进取、勤奋好学、成绩优异。听完后威廉低下身子,看着沉默的小男孩,轻声地问:“你平时喜欢玩什么?” “美国一流大学在找让人印象深刻、多才多艺和拥有特殊课外活动的学生——你的梦是什么?你的故事是什么?”美国加州亚太裔事务委员会委员秘书长、留美申请规划专家马振翼曾这样开导申请的学生:找到自己,找到自己喜欢什么、要做什么。做自己喜欢的事,加之不懈地努力和坚持,成功离你就不远了。 在他看来,美国的学校重视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而中国始终重视的是学科知识的学习以及对知识的死记硬背。美国教学更多的是启发式和引导式,培养的是创造型人才。美国名校认为决定学生将来能否成功的关键,是本身拥有的能够促其成功的个人特质及超人的先天禀赋,而不仅仅是优异的学业成绩。 我们的学生呢?是父母和老师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很多孩子没有自己的想法。通常在自由时间里,除了功课,没做过多少有助于录取的事。即使有课外活动也很单一:大多是学校组织或安排的,像“模拟联合国”、军训;或去敬老院做义工,当运动会的志愿者等,体现不出学生的个性,也看不出参与者的想法和热情。 但他们的爸妈却要求他们入读美国名校! 记者视点 多重视“分数之外的东西” 美国一流大学拒收六成中国高考状元的求学申请,如同拒收SAT满分的学生,其实是非常平常的事情。 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重视各种头衔、奖状或经历,但美国名校更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学生内心世界里最真诚、最有兴趣的部分。看你是否真心投入某件有意义的事,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性的参加。更关注学生的创造力和服务社会的精神。 智商成就学业,情商决定成功。一个好的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学习能力,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正确的价值观念,要全面发展、品质优秀、兴趣广泛、有独立人格。 比起前些年优秀学生尽数出国这样的消息,状元被美国名校所拒,对国人应该会起着清醒剂的作用。我们与发达国家教育的差距肯定不在分数,而是分数之外的东西。 如果拒录能给这些年的“状元热”降降温,引发教育对功利追求与畸形发展来一次矫正,无疑是一件大好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名校评估、录取新生的思路,我们的高校是否可以吸收、借鉴一下呢?准备高中毕业赴国外留学的学生是否也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呢?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