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每个孩子都是本质不错的“原材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家长最要做的是给孩子补补“做人的教育” 新闻 背景 网友“郗宝贝”发帖:“中国式接孩子”的场景每天都会在不同城市、不同学校的门口上演。众多家长无论男女老幼,在放学时间聚集到校门口,其热闹程度不亚于街头闹市。因此,发生交通拥堵,甚至交通事故似乎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很快引来热评。 该给孩子补补“做人的教育” 有舆论分析,“中国式接送”主要原因是应试教育,父母为让孩子全身心投入学习,平时上学放学要接送,双休日的培训班也要接送。 南开大学教授黄春雨认为,导致这种现象其中之一是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为了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家长不遗余力,导致很多学校离家远,孩子放学后要坐一个多小时公交车才能赶回家,对学生来说,时间上也难以等待。还有就是一种不安全感。 但在著名学者熊丙奇看来,“中国式接送”根本问题在于没有做人的教育,在知识教育之外,公民教育、生活教育等影响孩子人格、身心成长的教育,严重缺失。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却不关心孩子独立意识、责任心的培养。导致教育缺乏人性,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学生,独立性、自信心、责任心、关爱心都经不起考验。孩子没有责任心,认为读书是为父母读的;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人际关系不会处理等。近年来大学新生报到,大人大包小包扛行李,新生却像“公子”、“公主”一样的情况,就很值得深思。 中国孩子自主能力太差,是父母造成的。每个孩子都是本质不错的原材料,父母就是生产者,产品的好坏主要看父母是否用心。 古人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给金给银不如给技在身。“中国式接送”实际上是弱化孩子之举。父母应多让孩子“劳其筋骨,增其心志”,“吃一堑,长一智”后才会更聪明、更自信。 要警惕接送出“问题孩子” 不可否认,接送孩子对家长既是负担,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在接送中甚至引发了一些孩子的攀比。 有些家长为了满足虚荣心,刻意展示自己雄厚的经济实力,这或多或少影响到孩子,家里要有好车非得开到学校,在同学面前显摆显摆。 “家长要谨言慎行,攀比的虚荣心对未来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教育界人士甘宇祥表示,家长一定要警惕“中国式接送”可能会培养出一些“问题孩子”。家长要树立勤俭节约、低调的形象,这样,孩子才会拥有良好的品格,将来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另外,接送导致宠爱并增长了孩子的依赖性。小鸟一长大,父母就会教飞翔。中国式接送孩子,导致孩子飞翔独立的权利被剥夺了。 就家长而言,应该学会“适当”放手,培育孩子主动的安全和风险防范意识,让孩子得到更多锻炼和自我成长。 记者视点 别让孩子长大了还觉得很失败 家长越是想让孩子成龙,越是把孩子包围在“襁褓”中,结果大量孩子却得了“依赖症”。不难发现,现在孩子反而没有我们儿时精干和机灵,更没有吃苦耐劳、孝道善良等高尚品德。美国哈佛大学拒录中国高考状元,近百年来我国没有创新成果和世界一流大学,我国父母教育畸形化育儿不该反思吗? 有家长认为,等孩子长大了上了大学,独立性、自信心、责任心会慢慢培养起来的,这其实是误解。独立性、责任心离开了从小的教育、引导,想在成年之后一夜之间养成,是做不到的。 大一新生小王被父母接送到高中,大学报到时,想玩一次“独立”,但问题却一大堆:在同学帮助下才支起了蚊帐;在母亲遥控电话中找牙刷、笔、辞典、记事本……当宿舍里的人用很异样的眼光看着他时,他才忽然意识到自己都上大学了,竟然什么都要问家里,什么都不知道。小王感慨地说,到了大学才发现自己连基本的生活常识都没有,大学里才开始学过马路,觉得自己很失败。 这种因家长保护过度,导致孩子上了大学才学着长大的孩子有多少?往往到了这个时候家长才开始着急,甚至责怪孩子“不懂事”、“不独立”。其实,作家长的最应该多问问自己:我给过孩子独立的机会吗?我试着放手让孩子“单飞”过吗?这个板子应该打在孩子身上吗? “孩子犯的错,归根结底是大人的错。”希望有更多的家长能理解这句话蕴含的真正含义。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