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9版:文娱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270余(组)件珍宝
从千古传颂的“丝绸之路”上穿越而来
f1219fl2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大型特展“丝路遗珍——丝绸之路沿线六省区文物精品展”即将亮相
270余(组)件珍宝
从千古传颂的“丝绸之路”上穿越而来
代表性展品鎏金胡瓶、法门寺锡杖、胡人牵驼出行图壁画昨日开箱布展
鎏金胡瓶
法门寺锡杖与鎏金胡瓶
胡人牵驼出行图壁画
壁画被布展人员小心翼翼地开箱取出
法门寺锡杖被开箱取出

270余(组)件珍宝

从千古传颂的“丝绸之路”上穿越而来

公元前138年,张骞西行,开辟了一条千古传颂的中西方交往的“丝绸之路”。2000多年后的今天,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的奉献以及对历史进程的推进依然令世人惊叹和赞赏!大型特展“丝路遗珍——丝绸之路沿线六省区文物精品展”本月即将在河南博物院揭开神秘面纱,270余(组)件文物珍宝已运抵郑州。昨日,本报记者走进河南博物院,和工作人员为这批远道而来的丝路遗珍举行了一个简短的开箱仪式,掀开文物精品展的一角,新鲜感受“丝绸之路”的精彩华章。记者 崔迎/文 张翼飞/图

[难得一见] “丝路遗珍”运抵郑州

“丝路遗珍——丝绸之路沿线六省区文物精品展”在经历了陕西、浙江、广西等地的展出之后,辗转来到郑州,开始了第七站的巡展之旅。在郑州,它们将于12月21日展露芳容,对公众展出。

此次刚刚运抵河南博物院的“丝路遗珍”,数量达277(组)件,被分装在40个大型木质集装箱里从广西南宁一路押运而来。在博物院,木质集装箱被一一打开,又分出近150件标注清晰的小箱。在安保严密的布展现场,工作人员拆箱分类,点交文物,环节繁缛,让记者不禁感叹在展览的幕后,有多少人在辛勤付出,尤其是举办如此规模的文物精品展更是实属不易。

这次大型文物精品展汇聚了来自河南博物院、洛阳博物馆、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陕西省法门寺博物馆、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青海省博物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等19家文博单位精选的文物珍品,从壁画、陶俑、丝织品、货币到佛教礼器等,文物精美程度之高,跨越年代之久和地域之广,实属难得一见。

[幕后采访] 奇珍异宝背后的故事

开箱亮相之鎏金胡瓶

鎏金胡瓶,是这次文物精品展中的代表性展品之一。这尊有着1500年历史的鎏金银制胡瓶,从长方形的锦盒中被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取出,金光闪闪的瓶身,精美的神话故事图案,极具西方神秘感。

这件鎏金胡瓶为何堪称珍宝,它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河南博物院陈列部主任王景荃副研究员在一旁娓娓道来:这件宝贝出自宁夏北周大将李贤夫妇合葬墓,乃是西域传入我国的进口品,它是一件实用器具,可以用来盛装水、奶或者茶。

这件鎏金胡瓶是波斯萨珊王朝的一件金属手工艺品,集多种工艺于一身,涵盖了锻錾、雕刻、锤揲、镶嵌、鎏金、铸造、焊接等诸多方面,其精湛的手工艺技术具有典型的波斯萨珊王朝风格,但它主题图案描绘的却是古希腊神话故事。大致内容是3位女神为了争夺刻有“献给最美丽的女神”的金苹果而引发的一场长达10年的争夺美人的特洛伊战争。

虽然它是一件西方的典型器物,却出土于中国,反映了当时东西方物质文化的一种交流。

开箱亮相之法门寺锡杖

打开锦盒,掀开一层层泡沫塑料,再撕开包裹严密的包装纸,一柄法门寺锡杖呈现在眼前,形状奇特,尤其嵌在杖头之上的六个铜环,更是显露出这柄锡杖的庄重与威严。

这件文物来自远近闻名的陕西法门寺,有着一种皇家的风范。喜爱历史的人们大多都知道,法门寺是为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建造的皇家寺院,唐朝是法门寺的全盛时期,先后有8位皇帝7次开塔迎请佛指舍利,法门寺曾为皇家寺院和举世仰望的佛教圣地。王景荃副研究员告诉记者,这柄六环铜锡杖就出土于法门寺地宫,当年在法门寺共出土了3件锡杖。这种锡杖是在佛法仪式中使用的法器,一般不会轻易示人,且锡杖有六环,环多代表法力越高、地位越高。

经过了1300多年的岁月沧桑,这柄锡杖依然保持着原有的威严。凝视着它,仿佛会看见高僧振动锡杖,六个铜环发出清脆的鸣响,使人远闻即知……

它似乎在告诉人们,在丝路沿线,佛教兴盛,中国已经成为国际著名的佛教中心,对历史文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开箱亮相之胡人牵驼出行图壁画

在2.2米×2.2米的扁平木箱里,一面精美绝伦的壁画随着木箱的开启,露出了令人赞叹的容颜。高鼻深目,头戴尖顶毡帽,身穿长袍的胡人牵着一头高大的骆驼走来,骆驼背上驮着一卷卷丝绸,显然他已经完成了贸易,准备满载而归。

可以看出,这名牵驼胡人只是浩浩荡荡商队中的一员,而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工具,“沙漠之舟”骆驼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它们身上承载着来往于丝路上的中西方商人和使者的梦想,也承载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任。

壁画上,驮着丝绸、挂着水壶的骆驼,还有牵着缰绳,蹬着高筒靴,穿着翻领窄袖衣服的胡人,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丝绸之路上“驼铃响叮当”的生动场景,让观者忍不住啧啧称道。

王景荃副研究员告诉我们,这幅壁画具有1300多年的历史,色彩依旧鲜艳,它来自于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在盛唐时期,东都洛阳是国际大都市,胡人牵驼出行图壁画犹见当年丝绸之路的商业繁华,真实再现了盛唐时中西交往频繁、丝路人来人往、驼铃悠扬的繁忙景象。同时,壁画中胡人、骆驼的出现,也为“洛阳丝绸之路起点说”提供了新的证据。

徜徉于展厅中,一个个正等待开启的木箱依旧保持着那份神秘。木箱里,还有着怎样的奇异珍宝?这些珍宝又在讲述着丝绸之路上怎样的神奇故事?我们期待着它们正式揭开面纱的那一天,相信这一件件精美的历史文物会给我们最生动、最完美的答案。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