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市政府出台进一步加强来郑就业人员服务管理若干意见 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可“免试”入学 为进一步加强来郑就业人员服务管理,切实保障来郑就业人员的利益,昨日,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来郑就业人员服务管理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市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完善来郑就业人员服务管理体系,从做好来郑就业人员就业培训工作、维护来郑就业人员劳动权益及推进来郑就业人员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确保来郑就业人员“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有发展”。 见习记者 董艳竹 鼓励进城务工人员“拿证” 《意见》指出,健全覆盖来郑就业人员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为来郑就业人员免费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就业信息、政策法规咨询等公共就业服务。 建立全市统一的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全市公共就业服务信息与互联网连接,方便来郑就业人员与用人单位对接。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和取缔非法职业中介。落实创业优惠政策,鼓励来郑就业人员在本市创业。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提取职工教育经费,对职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鼓励进城就业的农村劳动者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及等级考试,取得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 郑州黄河滨河公园部分项目将开建 黄河边有望出现大片薰衣草 □记者 李萌 本报讯 昨日,记者从郑州黄河滨河公园规划建设工作会上了解到,按照规划建设计划,2013年相关县市区要在完成下位规划的基础上开始进行规划建设,并在2015年初步建设以生态、旅游文化创意多种产业发展的新型生态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 滨河公园将打造3个旅游集散中心 按照郑州黄河滨河公园总体规划,公园范围东起雁鸣湖景区,西抵河洛景区,南起连霍高速,北至黄河中心行政区界,总面积约1164平方公里。公园规划建设具有生态涵养功能、生态旅游休闲功能、黄河文化传承创新展示功能。 记者从市黄河生态旅游风景区管委会了解到,郑州黄河滨河公园将按照“一核、两带、三心、四组团”的方式建设。其中分别打造巩义黄河文化旅游集散中心、荥阳黄河生态农业发展中心和中牟黄河生态旅游集散中心,并形成黄河历史文化体验组团、黄河生态农业发展组团、黄河风景区名胜休闲组团和黄河生态旅游度假组团等4个组团。 滨河薰衣草庄园列入建设计划 在昨日的会议上,省辖市市长级干部丁世显要求,郑州黄河滨河公园所涉及的各县(市)区和有关单位要积极落实承担相应的规划编制工作,与相关规划进行衔接,通过黄河滨河公园的规划建设,进一步提升郑州城市档次,完善城市生态环境体系,改善人居环境,打造“生态郑州”、“美丽郑州”。 记者也从会议上获悉,在黄河滨河公园近五年重点项目建设计划中,黄河生态风景区滨河带景观治理提升工程、南水北调穿黄旅游区、古荥历史穿越小镇、滨河薰衣草庄园等项目已经列入建设计划。 拖欠工资数额较大可送司法机关 根据规定,在建筑企业全面推行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完善并落实工程总承包企业清偿欠薪负责制度,强化来郑就业人员工资支付监控。 落实刑法修正案关于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有关规定,对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拖欠来郑就业人员工资,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落实来郑就业人员与城镇职工同工同酬制度,完善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 用人单位一月内为职工办理社保 按照要求,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30日内为其职工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并按月将明细情况告知本人。 切实做好来郑就业人员职业病防治工作,落实职业病防治法,强化政府监管职能,实施重大职业病危害预警机制。 此外,全面推进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网络化管理工作,加强对企业用工情况的动态跟踪和监管,把预防违法和查处侵害外来务工人员权益的违法案件有机结合起来。 实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未在我市落户的来郑就业人员在就业地依法进行居住登记、申领居住证,持居住证与城镇居民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 随迁子女“免试”入学 《意见》明确,来郑就业人员随迁子女在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入学的,按照“免试”、“相对就近入学”及“平等接受教育”的原则,免除学杂费,不收借读费。把来郑就业人员随迁子女与城市学生统一管理、统一编班、统一教学、统一安排活动,在评优奖励、入队入团、课外活动等方面,对来郑就业人员随迁子女与城市学生一视同仁。 对于家境困难的来郑就业人员随迁子女,按照有关政策规定给予积极救助。全面实行来郑就业人员随迁子女纳入我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范围,允许在我市符合条件的在籍在读初中毕业生参加中招考试。 与此同时,《意见》明确表示,加强来郑就业人员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工作,根据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和城市建设规划,配置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资源,保障来郑就业人员享受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 建立和完善保障性住房体系,逐步将符合条件的来郑就业人员纳入住房保障覆盖范围,通过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解决来郑就业人员住房困难。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