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家的故事关爱外来务工人员系列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这个新“家”设有招聘大厅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怎样帮外来务工人员找到活儿干
热心人和网友想了许多办法
这个新“家”设有招聘大厅
申请设立零工电话,24小时派人值班
方便用工单位和找零工的人对接
我们更希望用工单位知道地址后送活儿上门
改变他们在寒冷的立交桥下等活儿的习惯
相关部门正在想办法,改变外来务工人员在街头等活的习惯。
如意湖办事处新搭建的安置点,设有招聘大厅。

怎样帮外来务工人员找到活儿干

热心人和网友想了许多办法

申请设立零工电话,24小时派人值班

方便用工单位和找零工的人对接

我们更希望用工单位知道地址后送活儿上门

改变他们在寒冷的立交桥下等活儿的习惯

昨天,这几处安置点里,虽然外来务工人员的铺盖都在床上放着,但房间内都是空无一人。

中州大道农业路口东北角和西南角,三五成群地站着、蹲着、坐着裹着大衣的务工人员在等活儿。

记者 廖谦 文/图

“如果能有住处,又能找到活儿,我们也不愿意露宿在外”

杜世钦,今年66岁,中牟人,会干些泥工活。昨天下午,他和同乡的十几个人在农业路和中州大道西南角一起等活儿。

他刚来郑州3天,只干了一天活,挣了100元钱,从家来时就带了几十元钱,这3天吃饭有时也喝点小酒,抽盒烟,钱已经花得差不多了,自己从家来也没带被子,身上裹着厚厚的大衣。

他还不知道办事处安排有住处,这两天是在附近的网吧或者大楼的楼道里凑合着睡了几夜。

田建勇也是中牟人,38岁,平时做些装卸工、搬运工之类的活儿,来郑州5天了,只干了2天活,身上还剩下100元,要是再没活儿剩点路费就回家。

霍永祥今年58岁,他来郑州已经十几年,一直在打零工,3天没活儿干了。老霍说,现在等个活不容易,不分贵贱,每天二三十元也干,他穿着一件崭新的军大衣,正是前几天热心网友捐助的。这几天,他睡在如意湖办事处提供的古德佳苑临时安置点内。

一些人得知办事处安排的有住处时,很感兴趣,打听在什么地方,远不远。也有人表示,住在那里要走得早回去的晚,不然找活儿的机会就少了。

一位务工人员说:“如果能有住处,又能找到活儿,我们也不愿意露宿在外。”

办事处正想办法解决住宿和用工的矛盾

记者探访这处安置点发现,办事处工作人员都希望能解决和完善住宿和用工的矛盾,都有一些设想和措施。

如意湖办事处劳保所所长王方亮说,他们正在征求各方意见,准备把这个安置点打造成一个小型的外来务工人员劳务市场。近期,他们将联系附近的商场、工地,了解用工信息,登记务工人员的信息,让两者对接,给用工单位提供劳力资源,希望用工单位规范用人。

他们已经在申请设立零工电话和服务电话,24小时派人值班,方便用工单位和找零工的务工者对接。

工作人员还开通了微博,希望网友能通过微博给他们提供一些用工信息,义务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心理咨询和法律咨询。

丰产路办事处是在安置点的门口张贴了一些用工单位的招工信息,但这些招工信息大部分是长期工,好多找零活儿的务工人员不愿意去。

祭城路办事处在安置点设了一个比较大的招聘大厅,没有正式启用,他们在工地和附近的商场散发一些零工信息资料,目前效果还不是很明显。

这些“家”被外来务工人员接受还需要宣传

昨日的探访中,不少在街头等活的外来务工人员还不知道办事处给他们准备了“家”,并打算给他们寻找用工资源。

如意湖办事处的王军朝副主任说,他们将在桥下设立指示牌、灯箱等引导标志,不仅让农民工知道附近有挡风遮雨的住处,也想让一些用工单位知道去哪儿找这些人力资源,只要双方结合好了,在这些安置点形成一个小型的劳务市场很有可能。将来,用工单位想找人,来这些安置点就行,只要服务完善起来,一些习惯是慢慢可以改变的。

他们也希望媒体、网络多加宣传,让这些安置点的位置和作用让更多的人知道。

昨日,已经有网友把这些安置点的情况在微博上公布,大家除了赞许外,也提出一些部门充分利用政务微博进行宣传。

@大河寒江雪: 如果不是有网友提供这个信息,我们什么都不知道啊。

网友:可建一处规范的劳务市场

不少网友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只要解决好用工问题,这些矛盾就好解决。

@宋伟微博:如何更方便快捷地找到工作,才是下一步要着重考虑和亟待解决的,要知道他们为什么会街头露宿的原因,因为在那里他们可以找到活干,可以赚钱,可以谋生。不让他们露宿街头,就要给他们提供工作。

有网友建议,择址建一处规范的劳务市场,配备专职服务人员,提供板房、餐饮、医疗、百货、水电、工种咨询、技能培训、工作介绍、法律咨询等配套服务,所有生活服务项目按照成本价提供,并宣传引导用人单位规范用人,跟劳务市场签订合作协议,保证用工的合法性和可靠性。

@良子彦青:昨天思考了几点建议,其实要建立长效机制,就需要解决一个突出的矛盾,农民工怎么样容易找到活?建议设立救助性质的劳务市场,兼具农民工救助、劳务交易、技能培训、流动管理等职能。一言简之,有一个能找工作,有住宿、便管理的场所。有这样的地方,农民工会不来吗?

外地一些经验可以借鉴

昨日,网友@阳光志愿者南瓜提供外地的一些做法。湖北、广东、海南、甘肃等地工会通过开展劳模“特别关爱行动”、举办农民工专场招聘会,加强劳务基地建设,开发就业岗位。一些地区还组织用工单位下乡招聘、举办跨地区的劳务输出,帮助农民工实现就业。目前在河南还没有一家专门为农民工提供援助、服务的专门或常设机构。

早些年,四川也成了“四川华西民工救助中心”。

这个中心会同民工输出地和输入地的公安、司法、工商、税务、劳动保障、交通、建设、发改委、民政、教育、计生、工会等职能部门,形成互动机制,齐抓共管,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建立“民工救助快速通道”,切实为民工解决因出行、返乡、就业、技能培训、办证、维权救助的实际困难。同时加强与民工外出沿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州、盟)、县(市、区、旗)和输入地各部门沟通衔接,共同为解决民工在务工过程中因重大自然灾害和民工出行、返乡以及其他意外事件引发的民工潮,有序疏导、转移创造良好的环境。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