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4版:看点 上一版3
别让孩子也跟着奥数“疯狂”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别让孩子也跟着奥数“疯狂”
功利教育能培养应试高手未必能造就合格的公民
要让孩子用其所长、学其所爱

功利教育能培养应试高手未必能造就合格的公民

要让孩子用其所长、学其所爱

教育时事评论

□记者 唐善普

一个老师曾发微博调侃:奥数的“魅力”简直可以和奥运相比!十几年来,叫停奥数之声不断,而奥数却屡禁不止,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令人关注的是,奥数正向低龄化发展,有的培训机构甚至把奥数办到了学前教育阶段,不少幼儿园小朋友竟成了奥数“学员”。

新闻

背景

“全民学奥数”成为一种无奈?

采访发现,奥数一旦与升学联姻,立刻成为学校、家长、社会追捧的香饽饽。有强烈的需求和市场,随之而来的就是奥数教材、奥数教练、奥数培训机构、奥数竞赛体系、奥数冬令营、奥数国际比赛。

“全民学奥数”绑架了中国学生和家长,屡禁不止已成为一种无奈。

奥数如此疯狂究其根源,在于奥数与升学挂钩,成为进入名校的“敲门砖”。在许多中学名校、示范校,奥数证书就是选择优秀学生的“硬件”。只要这个“硬件”过硬,“家长求学校”一转眼就会变成“学校求家长”,许多名校都甘愿在“奥数牛人”面前放下身段、虚席以待。

在教育咨询专家廖祥兵看来,家长也需要转变单纯追求升学率的教育观念。孩子需要玩伴,而不是孤独地把学习作为唯一的生活任务。当下的孩子几乎已经没有令人放心的集体娱乐方式,也没有了可以提供无限营养的自然环境,课外辅导班已经悲哀地充当起了提供伙伴和应用机会的角色。

“生生不息”的奥数,究竟疯狂到几时?社会的责问又何尝不是孩童稚嫩的疑问与无奈?

奥数何时能不再与升学挂钩?

早在6年前,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曾获数学界诺贝尔奖菲尔茨奖的数学家丘成桐先生多次谈到对“疯狂奥数”的担心。“孩子应该对自己学的东西感兴趣,应该学得全面。奥数不是很全面和丰盛的,很多本应该学的东西没有涉及。而且那些太难、太刁钻的奥数题目,很可能伤害了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奥数不应成为孩子们的噩梦。”

据央视网报道,针对社会高度关注的奥数热现象,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接受央视独家专访时透露,教育部将推出四项措施标本兼治“奥数热”,并接受社会的举报,对于违规行为将严查。

此前,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高洪说,目前一些地方存在的把奥数成绩和义务教育阶段的升学相挂钩的行为,扰乱了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免试的相关规定,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治理把奥数成绩和升学挂钩的问题,需要标本兼治。

但高洪也谈到,要鼓励开展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成长规律的研究,探索特殊人才培养新机制,引导学校开发多种选修课,开展研究型学习和兴趣班活动,满足特殊人才的成长需要。

中科院院士、全国政协委员李邦河认为,因为不考试,初中校长为了争取优秀生源就瞄上了奥数、各类竞赛、“占坑班”中的尖子,以平衡“后门生源”的水平。学校教学与考试必须与奥赛断绝关系。在正规的学校学习和考试中,坚决把奥赛题完全赶出去。

记者视点

让孩子用其所长、学其所爱

人生是马拉松,不是短跑。在起步阶段拼力争第一,决非马拉松的良策。不输在起跑线上,完全可能输在终点线上。

优秀的老师,应该宽容尚未懂事的淘气孩子,善待差生,不可扼杀可能晚成的大器。只有视学生为马拉松选手,减负才能长远;学生才能在宽松的环境中,各立其志,快乐成长。

有专家做过统计,只有5%至10%的孩子真正适合奥数学习。

教育是一辈子的事。家长在为孩子选择课外辅导班时,首先要看看孩子“是豆还是瓜”,否则就会给孩子造成困扰或伤害。

不久前,奥数赛场又传好消息: 2012世界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国选手获16金中的10金。但在参加竞赛的中外学生互换礼物时,外国小朋友送上精心准备的水杯、笔,中国孩子因没准备,只好回赠人民币。

中国选手在奥数赛场上取得的辉煌成绩,是应试教育的“胜”,而事关国民素质的公民教育则让人高兴不起来:功利教育固然能培养应试高手,但未必造就合格的公民,要改变这种畸形的教育现状,必须从端正办学思想即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入手。

要让孩子用其所长、学其所爱。非如此,教育的神圣使命即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就难以实现。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