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老师身体好,我就放心了” 她是笑容甜美的学姐 “老师的指导,同学的支持,是我们一辈子值得拥有的最珍贵的财富” “刘洋回来了!” 距离2012年6月16日,神九顺利发射升空的时刻,已经半年有余。在这半年里,刘洋离我们那么近,又那么远。 那么近,是因为,随时听到她的消息,电视上、报刊上、网络上…… 那么远,是因为,我们知道她在香港、她在珠海、她在活动的现场,却不曾涉足这块她生活过19年的土地。 大家盼着她回家。 盼望着,盼望着,这个争气的郑州闺女,终于回来了! 1月4日晚,刘洋回到了家乡。 1月5日一大早,本报记者跟随刘洋的脚步,去三中、到郑大、看恩师,感受到她如邻家女孩般的谦逊随和、细心周到、乐观向上。 幸福的时刻总是短暂的,那36个小时,虽匆匆忙忙但令人难忘。 跟着晚报记者的文字与影像,一起感受刘洋在郑州的每一个精彩瞬间。 记者 张翼飞 汪永森 柴琳琳/文 记者 张翼飞/图 1月5日上午9:30 郑州三中 回忆读书情景,她按捺不住内心激动 “欢迎刘洋学姐回家”、“三中有了您、我自豪、我骄傲”……走进郑州三中,校园内红色的条幅,显目的标语,一派喜气洋洋。 上午9点半,一辆咖啡色的中巴车缓缓驶入校园内,刘洋满面笑容地从车上缓步走下。 “学校变化真大啊,大门漂亮了许多,办公教学大楼也越盖越高了。”走进阔别多年的母校校园,刘洋感慨着学校的变化。 聚集在操场上的学生们看到刘洋,高声呼喊着“刘洋学姐,你是三中的骄傲!”刘洋快步走过去握手,并叮嘱学弟学妹们要好好学习。 9:45 郑州三中会议室 人群中,她一眼就认出了自己当年的班主任 “是王老师,我一直都想着你,十几年都没有见到你啦!”在三中会议室内,刘洋一眼就认出了班主任老师王秀菊,她穿过人群一下子抱住了王老师。 她紧紧拉着王秀菊老师的手不松,问寒问暖。“希望刘洋再接再厉,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70岁的王秀菊退休后随孩子在北京生活,得知刘洋要回母校,专程赶回郑州。 见到王晓飞、张磊等几位当年的任课老师,刘洋快步上前跟他们握手、拥抱,一个劲地向老师问好,并再三表达自己因工作忙疏于联系的歉意。 拉着年纪稍长些的常老师的手,刘洋关切地问:“老师最近身体怎么样?”得知老师身体不错后,她欣慰地说:“老师身体好,我就放心了。” 10:00 校史室 现场题字,并将航天模型赠与母校 在三中校史室,刘洋现场提笔写下“承载理想、放飞希望”8个大字,并将自己带来的航天模型赠与母校。 这个模型是仿照天宫一号设计的,下方是刘洋、刘旺、景海鹏的人物模型。 同时,她也高兴地收下了母校回赠的礼物——祝福国家兴旺、航天事业更大发展的青铜器。 10:30 多功能报告厅 她与学弟学妹分享成长心路历程 “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都会遇到很多挑战,在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时候,我一直告诉自己坚持,坚持,再坚持,希望大家在任何时候都要告诉自己,坚持理想,再坚持一下!”在郑州三中多功能报告厅,刘洋与在场的老师和80名学生分享了自己成长的心路历程。 同学们也对刘洋提出了许多问题,刘洋都认真倾听并耐心讲解。 有同学问:刘洋姐姐,作为凯旋而归的中国第一位女航天员,回到母校,你最想对我们说什么? 刘洋说:我最想告诉大家,真的没有一个人可以孤单地成长,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需要老师的指导,需要同学的支持,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来帮助你、鼓励你,我相信这种力量是巨大的,温暖的力量才是这个世界上最最强大的力量。它会支撑着你渡过一切难关,迎接一切的挑战。对于这种记忆,这种情谊,大家一定要珍惜。这将是我们一辈子值得拥有的最珍贵的财富。 10:35 教学楼下 她把神舟九号三位航天员的签名照送给老师们 交流结束后,刘洋来到教学楼下,虽然天气寒冷,但大家仍等候在这里,希望能和刘洋合影留念。 刘洋很感动,不仅一一满足了大家的要求,还把自己带的神舟九号3位航天员的签名照送给老师们。 签名照上,景海鹏和刘旺的名字是事先签好的,刘洋则在现场手写。虽然行程紧张,刘洋依然坚持签完最后一张,才与老师和同学们挥手告别。 “谢谢大家,我有空会常回家乡看看!”11点,刘洋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母校。 请继续阅读T04版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