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公立”拼不过“民间”,无伤慈善
改革红利惠百姓要破利益固化格局
九成网民不信任财产公示是一个警示
今日关注
要跟得上时代的节拍
新京报
官员下乡自带干粮是手段不是目的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新京报
官员下乡自带干粮是手段不是目的
京华时报
“污染出边界才上报”透出的荒唐长江日报
我们天天喝自来水该怎么办北京晨报
警车理应为民开道

新京报

官员下乡自带干粮是手段不是目的

据新华社报道,贵州省近日出台新规,省委省政府和省直部门负责同志到乡(镇)、村调研一律自带干粮、方便面,不给基层增加负担。当然,自带干粮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相比于城市,基层农村的条件普遍要差一些,应酬接待更是不能承受之重。这可能也是贵州特别提出官员“自带干粮”下乡的现实原因。但在农村自带干粮,去县里、市里是不是就可以放开手脚大吃大喝?显然不是。如果在乡镇吃着方便面,回到城里仍然山珍海味,就不是真正的转变作风,而是“表演转变作风”。这是需要警惕的。

京华时报

“污染出边界才上报”透出的荒唐

面对突发事件、事故,要求必须及时报告,为的就是尊重规律留出充分应对时间和机会,尽一切可能把损失降到最低,尽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此次苯胺泄漏迟报,导致山西和河北受影响,即是一个明证,所谓出了边界才上报,完全是自欺欺人的把戏。无论是用“按规定程序报”来搪塞,还是一些地方搞某些事故报告的潜规则、小动作,实质都是为了掩盖事故,想使事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体现在公共治理上,还是老一套的“捂盖子”思维。捂不住了,又百般辩解,显得自己很用心很尽力很无辜。在这样一个信息快速流动时代,这种“捂盖子”思维,形如自以为穿衣的“裸奔”者,丢人现眼,徒使人笑。

长江日报

我们天天喝自来水该怎么办

新一期《南方周末》有一则报道,说北京一对研究饮用水水质的夫妇已20年不喝自来水。据他们介绍,北京地下水的污染主要是有机物污染,而有机物“很多是小分子的,去除率很低”。如果这则报道没有幼稚的错误,可以推断,因为太清楚自来水水质,也就有了20年不喝自来水的“传奇”。北京的自来水令人堪忧,其他地方可想而知。在自来水合格率上,先有50%的流传,即便是后来被否定了,也只有83%。合格率低,喝自来水也就难言“安全”,可不喝自来水,又能喝什么?自来水水质事关老百姓的生命健康和安全,也早该引起重视了,而重视更不能只是表现在口头上。喝上干净的合格的自来水,不该那么难。

北京晨报

警车理应为民开道

元旦假期,粤赣高速路上一辆货柜车自燃造成拥堵,一名待产孕妇被堵在路上,情况危急,现场疏导交通的惠盐大队交警仅用14分钟紧急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保证孕妇得到及时救治。这是一条赢得众多喝彩的新闻,虽然实际上,这是件再平常不过的事儿,可在当下的语境里,似乎有一些由警车所开辟的绿色通道,与寻常百姓关联不大。警车是为人民服务的交通工具,警车私用或唯权所用,损害了人民警察的形象。遗憾的是,这样的疏远警民距离的事情屡见不鲜,从而影响了执法部门的公信力,造成恶劣影响。正因此,这次深圳警车为孕妇开道的举动,才被广为颂扬。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