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6版:时政新闻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十二五”期间 我市初步形成中心城区应急避难场所体系框架 □见习记者 董艳竹 本报讯 为切实做好我市“十二五”期间的防震减灾工作,记者1月6日获悉,市政府印发《郑州市“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十二五”期间,初步形成中心城区应急避难场所体系框架,并创建100所市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 按照要求,利用5年时间,全市县级以上城市(镇)建筑、基础设施和重大建设工程能抗御相当于当地基本烈度地震的能力。全市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以及生命线工程要提高1度进行抗震设防。农村民居逐步采取抗震措施,新建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全部达到抗震设防标准。 “十二五”期间,在全市建成5个市级Ⅰ类应急避难场所、10个区级Ⅱ类应急避难场所和每个社区一个Ⅲ类应急避难场所,以及与之相应的疏散通道系统,初步形成中心城区应急避难场所体系框架。创建100所市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20所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建成1个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 此外,各级政府要将应急疏散通道和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在规划建设中对避难场所、疏散通道的防灾空间应进行统筹安排。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