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1版:文化产业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大珠小珠“落”瓷瓶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失传已久的“登封窑陶瓷传统烧制技艺”在他手里复活
2011年入选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大珠小珠“落”瓷瓶
目前“登封窑珍珠地划花技艺”正在冲刺国家级非遗项目
登封窑水墨瓷瓷盘《溪山问道》
登封窑白釉珍珠地人物和谐瓶

失传已久的“登封窑陶瓷传统烧制技艺”在他手里复活

2011年入选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断代登封窑有了新传承

有专家说过:从历史的角度看,世界陶瓷看中国,中国陶瓷看中原。而中原陶瓷则主要指以嵩山地区为核心及分布于周围的陶瓷遗址群。登封窑是唐宋时期嵩山地区最具代表性的窑口之一,其制作、装饰及烧造技艺可谓北方地区唐宋时期民窑的缩影。

登封窑始于隋、唐,全盛于北宋,在金、元的征战与迁徙中逐渐衰落,后人无缘亲见其兴盛。是李景洲多年来的锲而不舍,让断代的登封窑有了新传承。

李景洲与陶瓷结缘于幼时。他的家乡与曲河窑一岭之隔,祖祖辈辈用的饭碗都是由曲河窑烧制的。踩着瓷片长大的李景洲早早就在心中种下了有关陶瓷的快乐种子。

后来李景洲工作过的告成、白坪两个乡镇的野外都发现了古陶瓷,这让李景洲兴奋不已。工作之余,他经常跑到乡下,走访当地群众、调查故瓷遗址、采集标本。搜集来的瓷片,一经拼凑,便还原了原始的器形。他时常带些瓷片,找到有陶瓷知识的朋友辨认,并找来专业书籍求证。“有一次,我带着标本慕名到郑州大学求教于阎立夫教授,他对白坪发现的钧瓷惊叹不已并倍加肯定。这更坚定了我对古陶瓷研究的信心。”李景洲说,随后,他自费参加了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考古研究生班、中国文物学会主办的陶瓷培训班,恶补陶瓷专业知识。

2006年,李景洲和几个对古陶瓷有共同志趣爱好的朋友成立了“嵩山古陶瓷研究学会”,一门心思调查研究登封古陶瓷。在同年11月举办的由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参加的“宋·金·元时期登封钧瓷遗址论证会”上,专家组给出一致意见:“登封市古瓷窑遗址具有面积大、分布密集、历史跨度长、器型多样、钧汝兼备的特征,这对今后我国古陶瓷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根据专家组的意见和建议,李景洲等人在研究的基础上着手对登封古瓷的恢复和传承。2007年10月,第一批嵩山青瓷出炉了。

失传已久的“珍珠地划花”重见天日

“恢复嵩山青瓷的各项技术都成熟后,我们立即开始了登封窑珍珠地装饰瓷器的挖掘、研究和传承工作。珍珠地瓷器是登封窑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品类,如果不恢复,是登封窑的一大遗憾,更是登封人的一大遗憾。”李景洲说。

这是一次没有捷径可走的艰难研究。“珍珠地划花”作品传世不多,工艺却比其他瓷器复杂得多。况且青瓷的恢复有神垕、汝州的生产工艺可供借鉴,有现成的技术人才提供指导,而珍珠地的恢复,几乎是一项空白,没有现成的技术可供借鉴,仅有的就是一些标本,需要从零开始进行摸索。李景洲按照传统方式选料、加工、拉坯和上釉等工序,历经无数次试验和无数个不眠之夜,2008年上半年,“珍珠地划花”产品终于问世了。

在2008年10月举行的“中国登封窑古陶瓷复仿制品鉴定会”上,国家文物局的专家、故宫博物院的专家、河南文物与考古方面的专家们指出“复仿制品从造型、胎色、釉质、釉色到装饰效果,基本达到了宋代同类标本的水平,造型流畅、饱满浑厚、釉色纯正、釉质温润,体现了宋瓷淡雅、沉静的时代特征……”并一致认定:“复仿制登封窑珍珠地划花、白釉刻划花、白釉剔刻等产品属目前国内该类复仿制品的最高水平。”会后,李景洲的实验基地被河南省文物局命名为“河南省文物复仿制品研究开发基地”。

创新:将中国传统水墨画“搬”上瓷身

“在传承和保护的基础上,我们又对登封窑进行了创新。登封窑创新的釉下水墨瓷,在传统装饰‘白地黑花’的基础上向前推进了一步。”李景洲介绍说,“白地黑花”是登封窑在宋、金、元时期的主要装饰形式之一,这种装饰黑白对比鲜明、反差大、视觉冲击力强烈,但由于和背景之间缺少色阶和过渡而略显生硬。水墨瓷是在选用特定矿物原料的基础上,结合传统水墨的表现技法采用特定的传统烧成工艺而完成的。“这种装饰技法是把传统国画的表现手段运用在陶瓷上,表现出传统水墨画的诗情画意,使画面更含蓄,更有味道。”

水墨瓷一经面世便得到业内同仁的一致好评,中国陶瓷界的泰斗耿宝昌先生更是极力认可并专门题词、题名。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河南省陶瓷玻璃行业管理协会会长王爱纯说:“传统是根,创新是魂,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精神是我们陶瓷艺术生命的力量源泉。”

在创新的同时,李景洲开始了登封窑产业化发展的探索。早在2007年,他就组织资金成立了登封窑瓷苑科技有限公司,并投资建设登封窑复仿基地的基础设施。在复仿工作取得成功之后,为了更好地发展,基地产品实行“两条腿走路”,一边是手工艺高端收藏、复制品,一边是大众化的礼品、纪念品及食用、观赏器,并开始了规模化生产。

圆梦“陶瓷文化村”

“目前国内国家级和省级的博物馆大多都有登封窑的藏品,如故宫博物院、上海、天津、广州、河南等博物馆。就连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博物馆、美术馆,如美国波士顿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英国的皇家博物馆等也都有登封窑的藏品。”

“登封窑发展面临的最大难题是缺乏高级人才。”李景洲实话实说,“由于前期投入大,工人待遇不高,有高人也请不起。”如创新产品水墨瓷,其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瓷体水墨画创作的水平高低。好在登封瓷已经引起艺术界的重视,省内及国内外的画家、工艺大师纷纷前来参观。不久前,韩国名匠、务安窑的金玉洙等人前来交流学习,现场制作水墨瓷留念。

在李景洲看来,陶瓷作为具有厚重历史文化的文化事业,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形成规模,实现产业化发展,让产品走进千家万户是他的目标。“登封窑是中国民窑最具代表性的窑口之一,在中国陶瓷装饰发展过程中,为中国陶瓷装饰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它是一本中国民窑史,是一本中国陶瓷装饰史。”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登封窑,李景洲在民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的基础上,投资申请成立了登封窑陶瓷博物馆,面向大众免费陈列展览。

为了更形象地展示、传承登封窑的历史和制作工艺,李景洲在基地以古窑洞和茅草棚为建筑格调建了传习所,由古陶瓷制作工艺流程展示和陶瓷制作体验两部分组成,游客置身其中可以充分感受、体验中国登封窑的魅力,以及中国古老厚重的陶瓷文化。

“这些还只是一部分。我最终想把基地打造成一座登封窑陶瓷文化村,包括陶瓷研究、生产、创新、展示、体验等多个功能区,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李景洲打开不甚成熟的规划图指给我们看,激情慢慢溢出。他坚信已经成为登封一张新名片的登封窑,完全可以成为登封文化产业的突破口和“龙头”。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