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0版:文化产业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文化朝圣 美酒之约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文化朝圣 美酒之约
10位文学名家走进宋河

“下午去宋河酒厂,喝了杯75年的原酒。端上一大杯,一口抽下,热辣辣一道火滚到腹中,觉得不过尔尔。未几,腹内、喉咙、满嘴生出浓浓的余香,绵延十几分钟而不绝。这感觉真是太妙了。”这是河南省文学院院长何弘在参观了宋河股份生产基地后,写在其微博里的一段话。

去年12月30日~31日,河南省作协主席李佩甫、河南省文学院院长何弘、河南省散文学会会长王剑冰、著名作家孙方友、郑州市作协副主席赵富海、河南省诗歌学会副会长冯杰、郑州市作协副主席陈铁军,以及杂文家陈鲁民、评论家刘海燕、作家八月天等10位文学名家开展“文学豫军走基层,豫酒宋河展雄风”活动,走进宋河品酒采风,成为继在上世纪80年代魏巍、曹禺、姚雪垠等著名大家莅临宋河之后的又一批文化历史见证者。宋河股份副总经理杨明先接待了采风团一行。

李佩甫:赴一场文化与酒的朝圣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原作家群是一个绵延数千年的庞大创作群体,它的兴起与壮大是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

在李佩甫看来,这里是老子的故乡,是宋河粮液的产地,我国民族最伟大的著作——《道德经》就在此汲取营养,酒同样也是一种可以滋润文化成长的地方。李佩甫表示,这次来到鹿邑,走基层看看我们河南自己优秀的产品,感悟民族优秀文化,是带有崇敬之心和朝圣之意的。

何弘:老子文化与宋河有内在关联

昔有白头翁,上天称老君。

著书五千字,垂世成圣文。

文成道德建,凭此可修身。

无为天下治,万法此为真。

又有孔夫子,闻道长喟叹。

无量醉枣集,醒悟不及乱。

畅饮而不醉,儒学中庸贯。

道儒行天下,华夏更璀璨。

吾今思前贤,寻道来酒乡。

感地赐名泉,名手酿琼浆。

饮之思远道,回味绵且长。

道法自然立,酒因老子香。

何弘认为,老子在中国文化史上地位极高。儒家所树立的是入世的行为规范,老子确立的是中国人的道德准则。从民间的生活来看,老子的文化影响深远,可称天下第一。酒这样一种饮料,口感是一方面,文化又是另一方面,老子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原点,宋河粮液作为老子的家乡酒,它口感里所持有的“原始的、自然的香味”与之存有某种内质的关联,可谓绝世无双。

孙方友:以后逢酒必写宋河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豫酒曾风光无限。时过经年,以宋河为代表的豫酒,经过改制,焕发新的活力,扛起复兴豫酒的大旗。近几年,宋河埋头做品质,抬头拓市场,迅速发展,正从一个区域性白酒品牌升级为全国性白酒品牌。

著名作家孙方友就是宋河走在这条厚积薄发路上的见证者。孙方友表示,早在20年前创作小说时就在文章中提到过宋河酒,并在宋河举办的小小说大赛中担任评委,尔后就一直很关注宋河的发展,并表示“以后逢酒必写宋河”。

在王剑冰看来,宋河之所以今天拥有这么大的规模,跟国力的增强有很大关系,国力强盛才会推进民族工业的发展,“受邀来宋河是欣然,看到宋河的情况后是欣慰”。

赵富海:宋河须借助外力做一次文化引爆

2012年11月20日,“老郑州”系列的作者、郑州市作协副主席赵富海曾向李佩甫索要他的著作——《羊的门》,由于李佩甫当时手里没有正版的了,就给了赵富海一本盗版的《羊的门》,但晚上一块吃饭时,喝的却是“正版”的宋河粮液,这在业内是一段趣闻。

这次在参观了宋河股份的生产基地,看到宋河强大的原酒基础之后,赵富海表示,很少喝到这么好的酒,在自身实力不断积淀的基础之上,宋河需要的是借助外界做一次文化的引爆。

冯杰:鹿邑印象 一人一酒

冯杰是第一次来到鹿邑,对鹿邑的印象是一人一酒,人是老子其人,酒是宋河粮液。冯杰认为,在唐宋时期的文章里,中国有两个词出现频率最高,一个是月亮,另外一个就是酒。自古以来,文人与酒就是中国文化的呈现方式之一。“读书要读《道德经》,喝酒要喝宋河酒。”在他看来,河南作家与宋河一样,都是务实而低调。

在座谈中,与会作家均认为,文学豫军和豫酒宋河在各自领域都不可忽视,酒因文人的雅趣而更醇香,文学也因酒而更有韵味。为了更好地让消费者了解宋河,近几年,宋河积极组织各地消费者到生产基地参观考察,至今宋河工业游项目累计已经接待约6万人次的来访。这次借助文学豫军手中的笔,来书写豫酒宋河的复兴伟业,对作家是一次难得的体验生活,对宋河是文化含量、品牌形象的再次提升。朱满堂 杨黎明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