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7版:国际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美国控枪 奥巴马动真格了!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美国控枪 奥巴马动真格了!
公布“控枪23条” ,包括强化购枪审查等
这是20年来最严格控枪方案,拥枪派怒斥其“虚伪”
这是奥巴马在白宫签署的与控枪相关的行政令。
1月16日,在美国华盛顿白宫,美国总统奥巴马(右)宣布一系列控枪对策。

公布“控枪23条” ,包括强化购枪审查等

这是20年来最严格控枪方案,拥枪派怒斥其“虚伪”

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16日发布政府遏制枪支暴力的方案,包括23项行政命令和交由国会商议的控枪方案。要求国会重新立法禁止攻击性武器和大容量弹匣的销售等。这些举措遭到“拥枪派”强烈抵制,有国会议员扬言弹劾他,而全美步枪协会则讽刺其为“伪君子”。

路透社评论,本届总统任期内,奥巴马几乎没有触碰美国“枪支文化”。下届任期,枪支管控将成为他力求推动的一项政策。

谈及控枪

“动用所有总统权力”推动控枪

奥巴马16日在白宫一场活动中谈及控枪,说“不能再予搁置”。他誓言“动用所有总统权力”推动控枪。

康涅狄格州纽敦镇桑迪胡克小学去年12月14日发生恶性枪击事件,奥巴马责成副总统约瑟夫·拜登主持跨部门工作组,提出综合考虑法律、教育、心理健康等因素的控枪对策。

奥巴马16日绕过国会签署了23项总统行政命令,这些无需国会批准的命令包括:下令完善相应机制以利各州共享背景审查信息,指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枪支暴力的原因和预防措施,鼓励学校聘请安保人员以及提名被国会搁置6年的烟酒火器局局长人选等。

不过,奥巴马也承认,这些步骤虽重要,但无法替代国会的行动,为了达成真正和持续的效果,国会必须尽快采取行动。为此,他提出了具体的立法建议,包括对所有购枪者实施背景审查,恢复攻击性武器禁令,限制超过10发的大容量弹夹的销售,加大对非法卖枪者的惩罚等。

这些举措被称为是近20年来最全面、最彻底、最严格的控枪方案,这也是奥巴马对“拥枪派”的一次摊牌,势必引发激烈的政治斗争。在美国,枪支管制是一个敏感议题,因为《宪法》第二修正案赋予民众拥枪权,而且“拥枪派”背后还有一个会员达400万之众、政治影响力极强的全美步枪协会。

双管齐下

从行政和立法角度提出多项控枪方案

依据拜登工作组的建议,奥巴马从行政和立法角度提出多项控枪方案。

他敦促国会批准控枪方案,涉及恢复攻击性枪支销售禁令、颁布针对枪支走私的联邦法律以及在全国范围内加强对所有购枪人的背景调查。

“国会必须马上行动。”他在讲话中说。

他发布23项行政命令,包括解除以禁止联邦机构调查枪支暴力原因为内容的命令,要求医务工作者、州和联邦政府与全国犯罪背景速查系统分享更多信息,以方便调查购枪人背景。白宫同时将要求在校园安排更多心理咨询师,要求学校培训如何应对枪手袭击。

另外,奥巴马责成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下属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研究枪支暴力的诱因和预防措施。

这些政令可以立即执行,不需要国会批准。

无惧阻力

全国步枪协会反击,指认其虚伪

一些民主党籍国会议员先前暗示,这些对策在参众两院可能遭遇阻挠,尤其是恢复2004年到期失效的攻击性枪支销售禁令。

美国最大拥枪团体全国步枪协会15日在奥巴马讲话几小时前发布一段时长35秒的网络视频,指认奥巴马“虚伪”,缘由是奥巴马反对在学校配备持枪警卫,却让特工处保护自己的女儿。

白宫随后回应,广告“令人厌恶、懦弱”。

奥巴马16日承认,难以推动国会通过控枪法案,他准备面对全国步枪协会的挑战。“评论师、政界人物和代表特殊利益团体的院外活动人士将公开宣称,公民自由会受压制。在幕后,他们会竭尽全力阻碍任何合理改革,确保不发生任何变化。”

他说:“像大多数美国人一样,我相信宪法第二修正案赋予个人持有武器的权利。我尊重根深蒂固的持枪传统以及猎人和运动员的权利……同时相信大多数持枪权利的支持者认同这一点,即尊重宪法第二修正案同时,我们可以确保少数不负责任的违法人员无法造成大规模杀伤。”

分析

效果如何 仍是问号

奥巴马宣布全面管理枪支举措,这些举措有一定民意支持基础,若切实贯彻执行也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枪击案的频繁发生。这是美国政府在枪支管理问题上迈出的一大步。但也有专家指出,要在枪支管理上取得巨大进展,美国需要巨大变化,这一变化不仅涉及法律,还涉及社会准则。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防止暴力研究项目主任温特穆特认为,美国民间有着2.5亿至3亿支枪支,“这些枪支不可能很快消失”。在美国,反对枪支管理者一直是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一个耐人寻味的社会现象是,自桑迪胡克小学枪击案发生后,美国攻击性武器销售陡增,自上月以来美国全国步枪协会新增成员25万人。在此情形下,面临着极为严重的财政难题、移民改革等多项重任的奥巴马政府能够在枪支管理问题上投入多少政治资源以及最终取得多大进展,仍是一个大大的问号。综合新华社电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