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8版:时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以“豫西抗日根据地”为主线
郑州规划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36万元物资
送到3675个特困户手中
“在舆论喧嚣中如何求证事实真相”
《人民日报》编辑记者来本报谈心得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在舆论喧嚣中如何求证事实真相”
《人民日报》编辑记者来本报谈心得
《人民日报》四版统筹肖潘潘
人民日报社河南分社采访部主任曲昌荣

“在舆论喧嚣中如何求证事实真相”

《人民日报》编辑记者来本报谈心得

本报讯 “作为《人民日报》的记者,应该站在天安门上看问题,站在田间地头找感觉。”昨日上午,在中原报业传媒集团三楼多功能厅,一场别开生面的报告会在此举行。

《人民日报》编辑肖潘潘、记者曲昌荣应邀分别以《舆论喧嚣中主流媒体如何求证真相》《河南近期四个舆论热点事件的报道与引导》为题,与一线的编辑、记者探讨新闻业务,交流心得体会。记者 石闯/文

郑州日报记者 丁友明/图

探寻事实真相

要有担当精神

“伴随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人们在享受海量信息的同时,也深受其害,比如各种传言和谣言四处传播,引起了人们的困惑。作为主流媒体,我们应该怎样去发掘事实的真相?”

作为《人民日报》四版的统筹,肖潘潘结合自己的工作和经验,重点介绍了《求证》栏目的创办背景、业务流程和报道特色。

“《求证》是个深度调查栏目,重在探寻喧哗背后的真相。”而承担这一报道任务的,是一群80后的年轻人。

肖潘潘说,作为主流媒体,应该对当下发生的一些热点、突发、争议事件等“不失语”,敢于“发声”,否则就会陷入被动局面,但同时又“不乱语”,讲究客观、公正和准确。

“新闻是一面透视镜,深入地跟下去,就会发现许多的破绽,传言就会不攻自破了。”他列举了《求证》刊发的新闻案例,对如何发掘事实的真相进行了生动、细致、独到的解读。

“作为主流媒体,调查一定要沉下去,要有担当精神,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还原真相,回归常识。在刊发时,最好用大量的图表和数据来说话,增强公信力和可读性。”肖潘潘说。

遵循新闻规律,做好舆论引导

“媒体从业者也是社会建设者,应该有大局观念,与人为善,做到既为党委、政府分忧,也为老百姓解愁。用《人民日报》的话说,就是站在天安门上看问题,站在田间地头找感觉。”作为人民日报社河南分社采访部主任,曲昌荣一番风趣幽默的话语,赢得了阵阵的掌声。

自2004年进入《人民日报》以来,他参与报道了河南近年发生的几乎所有突发事件和舆论热点事件,并以此为例着重谈了自己的经验体会,观点鲜明、资料详实、论证充分。“作为一名记者,重要的是要遵循新闻规律,有广阔的视野,还要有追根求源的本领。凡事多多思考,这件事缘何发生,趋势又会如何,请权威部门和专业人士进行回答。”

感情深厚,每天都会读晚报

在报告会上,曲昌荣还谈到了与中原传媒集团的深厚感情。他说《郑州日报》、《郑州晚报》、“中原网”和“中原手机报”是他每天的必读,“清晨,天刚蒙蒙亮,我就打开中原网,阅读《郑州日报》和《郑州晚报》,看看昨天我生活的这座城市发生了什么。”

对于《郑州晚报》,他很有感情地说:“晚报的报道很贴近市民,非常会讲故事,有细节,打动人心,还有很多温暖、温情和一些小人物、大情怀的报道,我是《郑州晚报》的忠实读者,5年内,《郑州晚报》曾报道过3名感动中国人物,洪战辉、李剑英、李灵,有很多报道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值得揣摩和学习。”

两个多小时精彩的报告会,两位同行深入浅出地“传经送宝”,令到场的编辑、记者和中层管理人员受益匪浅,也增添了信心,为今后进一步做好新闻业务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帮助。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