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卢展工:郑州发展“日新月异、增光2/2013-01/24/A08/20130124A08_brief.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日新月异郑州 增光添彩河南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日新月异郑州 增光添彩河南
“靓”出新城建设精彩样本
郑东新区
繁忙的郑州新郑国际机场
中州大道金水路立交桥
正在建设的地铁2号线工地
老人们的快乐晚年

2012年年初,郑州站位“全国找坐标、中部求超越、河南挑大梁”,推行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引领、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为支撑和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为保障“三大主体”工作。

“三大主体”工作,是郑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积极探索,是郑州经济社会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选择。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克难攻坚、戮力前行,“三大主体”工作扎实推进,取得了显著进展,为下一步工作的深化、提升、完善打下了坚实基础。

1月6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看到郑东新区十年建设发展的成就时,作出重要批示:河南在协调推进“三化”工程中,扎实建设郑东新区。一张蓝图正步步变为现实,使百姓受益,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增强,令人欣慰。

1月21日,省委书记卢展工参加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郑州代表团讨论时指出:“郑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为河南增了光添了彩。要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挑大梁、走前头、作表率。”

黄河之滨,7446平方公里沃野上——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

浩浩郑东新区,一座新城拔地而起;仅仅4个月时间,国务院批复同意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规划建设;郑开大道开通,一路牵起两座城市;“天地之中”成功申遗,商都厚重历史文化底蕴再添崭新名片;“一元”公交便民、京广快速通车,市民出行更加便利;轨道交通1号线铺轨即将完成,三环快速火热推进,郑州一步步走向“畅通”;十年磨剑,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终获殊荣……

回眸郑州,已是沧海巨变;放眼郑州,增光添彩河南。

记者 王继兵 张乔普/文 马健/图

郑州之东:

短短十年,郑州、开封之间,已经崛起一座规划面积15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0万人的现代化新城——郑东新区。

而十年前,这里只是一片鱼塘村落、荒草野地。

十年前,决策者高瞻远瞩,科学决策,郑东新区应运而生;十年后,平地起新城,东区已然是中原大地一张靓丽名片,赞誉如潮。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十年间,建设者们高扬科学发展的大旗,砥砺奋进,足音铿锵,彰显出特色之城、创新之城、活力之城、品质之城、宜居之城的无尽魅力。

十年耕耘,十年辉煌;日新月异,成就榜样力量。郑东新区从无到有,从弱小到繁盛,克服了种种艰难困苦,用“东区速度、东区质量、东区模式”,再造了一个新城,神话变现实。

郑东新区,已经成为展示郑州乃至河南形象的“窗口”。

截至目前,东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1600亿元,绿化面积1600万平方米,水域面积1100万平方米,建成区面积约75平方公里,入住人口近80万。显著的区位优势、完善的基础配套、优良的商务环境,吸引了大量的金融机构和企业总部的入驻。以面积仅3平方公里多的CBD为主体,郑东新区已引进各类金融机构119家。

这座充满活力、产城融合的金融之城,已经成为全省乃至中部地区金融机构最集中、业态最丰富的区域,5000余家各类企业先后入驻。

郑东新区的成功,昭示出郑州、河南能干大事、成大事的自信和魄力;创新了城市建设的理念和模式、创新了城市管理的方式和手段、创新了城市发展的思维和观念,实现了从科学发展到生态发展的“双赢”,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了精彩样本。

而这,只是郑州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放眼郑州——一条条生态廊道、快速通道竣工,生态廊道绿化2592万平方米;中心城区“六旧九新”片区改造启动项目302个,三环以内117家市场实施外迁48家;四类社区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全面铺开,建成安置房800余万平方米。

“六个抓手”齐用力,郑州人正在描绘一幅让“城里的月光,照亮田园梦想”与现代化发展目标对接的新型城镇化蓝图。

郑东新区,为河南增了光、添了彩!

郑州之南:

“郑州速度”助航空实验区振翅翱翔

郑州的日新月异,并不只在郑州之东。

2012年11月1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的同一天,国务院还正式同意规划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

为充分发挥河南交通区位优势和航空运输的带动作用,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战略构想。去年7月,省政府联合中国民航局向国务院报送了请示。仅仅4个月之后,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规划建设。

作为国家战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迎来高速发展期。

省委书记卢展工指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我省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一个重要平台,打造这一实验区是河南更好扩大对外开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举措,为我们建设中原经济区提供了一个有力支撑”。

郑州之南,日新月异。

2010年8月2日,富士康科技集团正式投产,从项目开工、厂房改造到正式投产仅用一个月时间,创造了令各界赞誉的“郑州速度”。集团总裁郭台铭说:“这个速度是世界第一。”现在,郑州富士康已拥有15万余名员工,并建成了220万平方米的厂房,迅速成为全球重要的智能手机制造中心。

日新月异来自速度和质量:

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全市对外贸易受富士康集团拉动延续上年强势增长势头,使其出口总额及增幅位居中部六省省会城市第一,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第六位。目前全市有外贸出口业绩的企业达到1423家,占全省出口企业的38.5%。

2010年10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中部首个综保区就此尘埃落定,其审批过程仅用了不到100天时间。2011年8月3日,顺利通过国家验收;11月4日,正式封关运行。从批准到运行仅仅13个月。

郑州速度令全国瞩目!

2011年综保区出口额约70亿美元、2012年出口额约200亿美元,分别是2010年全省出口额的0.7倍、2倍。

郭庚茂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综保区开工建设的高速度,视为河南形象持续提升的重要样本。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成为省委、省政府“一号工程”,成为河南崭新的靓丽名片。

日新,遍布城乡;月异,遍布郑州。

围绕“一枢纽两基地”建设,我市将工业七大主导产业和“6+2”产业基地、服务业七大主导产业和“十中心” 建设作为载体和抓手,通过“国际影响力、国内辐射力、国内外资源整合力”的“三力”项目招大引强,提升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驶入快车道。

郑州之变:硬朗数字背后追求不止

定格2012年,866万郑州人民齐刷刷地站在新的起跑线,朝着建设郑州都市区的宏伟目标铿锵起飞。

2012年,预计郑州全年生产总值达到5650亿元,增长12%,高于全省近两个百分点;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532.7亿元,增长17.4%,占全省的5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06.7亿元,增长20.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4000元、12260元,双双增长11%。

十年间,郑州经济总量历经千亿、2000亿、3000亿、4000亿、5000亿元数次跳跃。

2012年,全市招商引资总规模预计1314亿元,其中实际利用外资34.3亿美元,同比增长10.6%,规模居中部六省省会城市第2位、全国省会城市第7位;引进市外境内资金1098.4亿元,同比增长16.7%。

2012年,全市粮食总产量实现“十连增”,达到169.5万吨,现代农业示范园“136”工程全面启动,五大农业产业化集群初具规模。

回眸全省,2012年,河南生产总值预计3万亿元,预计比上年增长10.1%;财政总收入3282.8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40.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分别是2007年的1.5倍、1.6倍;实际到位省外资金5027亿元,是2007年的3.3倍;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21亿美元,比2007年翻了两番;粮食总产量1127.7亿斤,连续9年增长,连续7年超千亿斤。

这五年,成为河南历史上落户客商最多、招商成效最好的时期。

郑州与河南一起腾飞。

据统计,郑州2012年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全省的比例分别是18.8%、46.6%和29.9%。郑州的首位度逐年攀升。

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求转求变、持续求进、开放求实,郑州的追求,从没有停止。

硬朗的数字道出了郑州都市区建设的日新月异,也见证了郑州为河南的增光添彩。

郑州之美:发展惠及百姓切实改善民生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在市委、市政府各项重点工作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是最深情的牵挂。

畅通郑州十大工程有序推进,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主体完工,三环快速化、陇海路高架、环城高速16个出入市口、175条断头路打通加快推进,新建停车场334处、泊位61680个,新开公交线路24条。

新增供热面积105万平方米,新开工保障性住房51999套,改造老旧住宅小区563个。新增绿地1067万平方米,新植乔木74.7万株,西流湖城市生态公园(北区)、滨黄河森林公园等5座公园建成开放。

市区新增中小学优质学位5万个、幼儿园学位2.5万个;片医服务全覆盖。

全市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7万人,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13.7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每月增加226.9元,达到1806.2元。在全省率先为年满60周岁且只有一个子女的城镇计划生育家庭父母,每人每年发放1000元的奖励扶助金。

全市新建40个“留守流动儿童之家”;开展“关爱救助联合行动”,无偿救助露宿省会街头的进城务工人员、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

而肇始经八路、花开满绿城的网格化管理,变坐在办公室等群众上门办事,到走出门为群众办事;从上级布置啥事干啥事,到主动找事办。

小小网格,将各类热点、难点问题“发现在基层、解决在基层”,一个“围绕基层转、围绕群众转、围绕问题转”,人人有责任、事事有人管的和谐画面正在呈现。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正在“三大主体”工作的推进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保障作用。

作为省会城市,郑州坚持不懈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日新月异的民生工程,为河南增了光添了彩。

承载着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的光荣和梦想,郑州繁花似锦、日新月异。肩负使命,牢记重托,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躬身前行、持续作为,在找期望中凝神聚力,在找责任中负重前行,在找力量中实现超越,就是要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挑大梁、走前头、作表率”,让郑州的变化更加日新月异,让郑州为河南的发展更多地增光添彩。

一张蓝图绘到底 一以贯之谋发展

本报评论员 郑实

1月6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看到郑东新区十年建设发展的成就时,欣慰地作出重要批示:河南在协调推进“三化”工程中,扎实建设郑东新区。一张蓝图正步步变为现实,使百姓受益,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增强,令人欣慰。望继续打造好郑东新区这个上亿人口大省推进城镇化的样本,为探索走出符合国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创造经验。

1月22日,省委书记卢展工参加郑州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近年来,郑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为河南增了光添了彩;郑州把新型农村社区纳入城镇体系规划建设郑州都市区,一定要借助郑东新区开发建设的经验,在原有基础上,持续探索,持续提升,在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精细化建设和管理水平、发挥中心城市带动作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作出表率,创造经验。

来自中央、省委领导的肯定,是饱含深情的鼓励,更是寄予厚望的鞭策。从这些真切的话语里,我们要看到殷切的期望,体会到肩上的责任,感受到不断前行的力量。

因为坚持了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以贯之谋发展,郑东形象、郑州形象,正在提升着河南形象,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河南形象。所以,郭庚茂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里,将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审批开工建设的高速度,视为河南形象持续提升的重要样本;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获准建设,视为持续探索中原崛起之路的重要工程;将中部地区首个综合保税区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的封关运行,视为夯实长远发展基础的标志性工程。

发展是硬道理,不进则退,慢进亦退。在城镇化建设写入十八大报告后,新型城镇化建设在各地逐渐铺开。新型城镇化引领郑州都市区跨越发展,必须探索走出符合国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创造经验。具体说,就是要继续借助郑东新区开发建设的经验,更好发挥郑东新区先行先试探索新型城镇化的样本力量,助力都市区更好更快的发展,为中原经济区增光添彩,为全省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做好榜样。

在新的一年和更长一段时间内,郑州都市区建设,必须继续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谋发展。我们必须以郭庚茂省长的《政府工作报告》确立的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为蓝本和纲领,继续发挥省会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继续强化郑州物流中心地位,加快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建设,继续推进省会城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全面提升郑州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凝神聚力,务实发展,按照“挑大梁、走前头、作表率”的要求,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日新月异郑州,增光添彩河南,成绩是最好的证明:2012年,郑州市“三大主体”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我们深知,盘点总结这些成绩,更是为找期望、找责任、找力量,让“一张蓝图绘到底”继续得以秉承贯彻,让“一以贯之谋发展”亮出更为日新月异的成绩单。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