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7版:文娱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众人“砍柴”火焰高
f0122zzth
f0125ggth
0125gjgg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众人“砍柴”火焰高
继闾丘露薇之后柴静又遭董路炮轰
被批靠央视和老男人饭局成名她和于丹之间只少了一本《论语》闾丘露薇澄清未暗讽柴静不专业
她不是电视记者是主持人

继闾丘露薇之后柴静又遭董路炮轰

被批靠央视和老男人饭局成名

她和于丹之间只少了一本《论语》

闾丘露薇澄清未暗讽柴静不专业

她不是电视记者是主持人

从柴静爆出婚讯以来,网络上关于她的争执越来越激烈,焦点也从柴静的私生活转向对其“新闻素养”的讨论。继知名记者闾丘露薇批评“不专业不称职,采访靠表演”后,近日著名主持人董路也公开批评柴静,称柴静的成名“依托于央视平台和老男人饭局”,并认为柴静的采访依靠以情绪为主的表演,和于丹之间就差一本《论语》。董路同时强调,“柴静的成功无法复制,被当作新闻系学生的职业偶像,有‘非主观的害人’之嫌。”

砍柴派

董路:柴静只是一个负责斟酒撑场的邻家小妹

董路首先在博客中爆料,《看见》节目采访中,柴静曾经被爆出家暴丑闻的李阳弄得窘迫不已,差点弄哭——对李阳的采访一如拿破仑的滑铁卢,镜头前沙发上的柴静瞬间失去了一贯的从容淡定,表情、心绪直至阵脚全面凌乱。

董路认为,柴静及其团队的溃不成军,原因在于骄傲轻敌,“表演也需要配合,李阳的眼里没有对CCTV招牌的敬畏,他不是讨好媒体的明星艺人,也不是祈求怜悯的弱势群体”。董路通过柴静在李阳面前的惨败,表示柴静依靠表演的采访,和所追求的新闻客观真实背道而驰。

从新书发布会上被公知界老男人团团围绕开始,柴静就被冠以“柴徽因”的名头。董路犀利表示,“在推杯换盏、口若悬河的饭局上那群老男人面前,柴静只是一个负责斟酒撑场的邻家小妹。”

董路认为,柴静依托央视平台和老男人饭局成名,并已经成为他们的工具和代言。在柴静的表演之路上,饭局上的老男人是倾力相助的“编剧”, CCTV的团队是鼎力烘托的“导演”。

董路也赞同闾丘露薇的观点,认为柴静的新闻采访出路靠的就是表演,他甚至讽刺道:“柴静的表演以情绪为主,她一个又一个丰富中透着呆板的表情动作,引领着观众的喜怒哀乐。外景地里就像戴安娜,差点喊一句‘乡亲们受苦了’。”

“柴静不论采访了多少人,人们记住的都只有柴静。在我看来,柴静做新闻和于丹做新闻之间,只少了一本《论语》。”“如果学新闻的孩子想拥有柴静的今天,就对着镜子,看看5分钟之内能不能做出类似倾听、微笑、皱眉、抱胸等30种以上的不同表情和肢体,且看着不像是做鬼脸或者多动症。”董路如此写道。

闾丘露薇:她不是电视记者是主持人

22日晚,闾丘露薇发表长微博澄清自己并未暗讽柴静不专业,“我的文章,谈论的是电视新闻记者的基本职责,如果柴静做的不是电视新闻记者,即便被称为出镜记者,自然谈不上讽刺。而且在我看来,柴静的工作其实就是电视节目主持人。如果大家认为柴静做的就是电视新闻记者的工作,那也谈不上暗讽,是批评。”对于网上现在诸多批评柴静采访方式的声音,闾丘露薇评价道,“我读过她的一些文章,文字是很个人的东西,和工作中的身份不一定要相关,所以,拿她的书来讨论如何做记者,或者她是不是一个合格的记者,自然不恰当。”同时,闾丘露薇也反复澄清自己并无兴趣评论同行,“我对谈论某个人毫无兴趣,包括柴静。同行不评论同行,这也是不成文的行规”。

挺柴派

周云蓬:嘲讽她者,不知林徽因是好女子

其实在柴静的新书发布会上,大家就已看到了她的强大人脉,白岩松、崔永元、邱启明、张立宪、罗永浩、周云蓬、杨葵、陈晓卿等柴静的同事和好友,都前来捧场。而在此前的报道中,也提到了柴静和“公知老男人”的饭局,凭借好人缘和知性形象,她也被冠以“当代林徽因”形象。

前日,音乐人周云蓬忍不住在微博“大声支持柴静”。“嘲讽她是林徽因者,不知林是个美好的女子。”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张志安则认为,柴静干的就是记者的活儿,“1.访谈新闻当事人,确是记者的活儿;2.人物访谈多关注内心世界,可与纸媒调查报道相呼应,不必以调查报道的旨趣来要求人物访谈;3.《看见》有纪录片也有人物访谈,定位相对多元,难以只用新闻的标准来评判;4.呈现事实、接近真相,就是好记者,不论重点在人、事或体制。”

当事人

任你爆料挖坑就是不接招

对于这一个月来的各种猜测争议,柴静至今不愿回应,她安静地按照计划,飞往广州、西安等城市,签售新书,在博客上写采访笔记,探讨最近的节目《兰考弃儿》出现的问题,以“记者”身份欢迎大家一起探讨业务技能。

相比好友们的急忙挡驾、痛斥谣言,柴静太镇定了,她只在新书首发会上以一句“我不会去理会,这些并不重要。我连辟谣的时间都没有”,四两拨千斤。身陷八卦漩涡的她,至少在外界看来,从来没有慌张失措。

网友疑惑

这是在炒作新书吗?

面对这些流言,对喜欢柴静的人似乎并不造成什么影响,认为柴静和闾丘露薇本就是两种风格,谈不上谁好谁坏。

也有不少网友支持闾丘露薇的观点。“记者不是心灵鸡汤。记者讲究的是客观公正真实。”中立派则认为柴静不过是一位“文艺范儿比较浓的新闻人”。还有怀疑派开始质疑起这一系列“砍柴”事件的缘由,“这一次柴静的新书发布太高调了,不知是人红引来了是非,还是是非从另一方面促成了新书大卖?”

本报综合报道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