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7版:河南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让老百姓吃得更放心
建议电动汽车悬挂专用车牌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强化执法监管 加大监测数量和频次
让老百姓吃得更放心
让学生拿着平板电脑去学习全省就诊信息实行“一卡通”
食品流动检测车可对农产品进行农药、食品添加剂等进行现场检查。 记者 马健 图

近年来,从大头娃娃到三聚氰胺奶、瘦肉精……一次又一次的食品安全事件,不断撩拨着民众的神经,我们该吃什么?这个本来简单、轻松的话题,在这些食品安全事件出来之后,变得沉重起来,“吃”引起了人们空前的关注和讨论,“该吃什么”、“能放心吃吗”,成了人们关注最多的话题之一。

食品安全问题在引起民众焦虑的同时,也引起政府的高度关注,在今年的河南省两会上,多位省政协委员提到食品安全问题,从目前我省食品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出发,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呼吁从机制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强食品安全监督与管理,以确保食品安全,保障民生健康。记者 李爱琴

强化执法部门监管 将“打不死的小强”打死

现状 虽然国家也出台了不少食品安全的管理办法,相关部门也对问题食品进行了大力查出,但有毒食品仍层出不穷,成为“打不死的小强”,这其中监管制度方面的漏洞不容忽视。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还不够完善,食品流通检测体系不够健全,食品安全监督问题也存在漏洞,这不仅严重损害了人民的身体健康,也影响政府形象。

建议 省政协委员刘宏强、曹辉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到酒店吃饭、超市购物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建议,加大有关执法部门监管力度,对酒店、大型超市和遍布大街小巷的早餐店、便利店、食品摊点加强监督;要创新监管方法,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大规模全面检查与小范围重点检查相配合,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为标准,建立动态的、长效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制,制定有效措施,量化监管制度,形成长态的、长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为市民营造一个安全的消费环境。

在市民身边建起食品安全监管机构

现状 基层食品安全监管组织是否巩固和健全,直接影响到工作任务落实的质量和实效,而我省基层食品安全监管“无岗位无机构,无编制无人员,有任务没经费”,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与现行机构、人员、经费保障和规范化水平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制约了全省食品安全监管事业的健康发展。

与当前食品安全监管“五无一有”现状相对应的是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压力大,执法难。

建议 省政协委员任丽君建议,食品安全的工作中心在基层,关键在队伍建设,她建议省政府、省编办出台相关政策,在乡(镇)增设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加强基层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全面提升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水平。同时建议省财政投入专项经费,为县乡两级配备必需的检测设施,切实增强食品安全检测质量,提高基层食品安全隐患检测能力和水平,确保群众饮食安全。

赋予乡镇食品安全执法权

现状 目前,一些地方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采取的是 “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食品安全国家分段监管模式,但这种模式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不少弊端,如各环节监管衔接不紧、力量分散,综合协调建设滞后,阻碍了食品安全整体工作的开展。

建议 针对我省食品安全综合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省政协委员齐瑞云提出建议:一是优化执法资源,建议食品安全监管采取食安办加挂食品安全督察局牌子、合署执法办公或组建联合执法队等形式,组织一支可为政府承担兜底责任的食品安全执法队伍;二是监管重心下沉,下沉监督职能到基层组织,建立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体系,推行“属地包干”的做法,强化乡镇和村、居委会的监管责任,逐步消除食品安全监管“盲区”。

加大食品添加剂检测和监测的数量和频次

现状 现在我国食品添加剂分为23大类2300多种,包括食用香料1800多种、食品添加剂400多种、食品加工助剂100多种。更重要的是,食品添加剂是与我国食品工业中超过80%的食品密切关联的产品。但是,我国的食品添加剂产业以及与它密切相关的食品产业不规范,甚至违法的事件较多,对消费者的饮食安全构成重大潜在威胁。

建议 省政协委员焦世忠从我国食品添加剂存在的问题出发,建议加强食品添加剂管理,加大检测和监测的数量和频次,特别是要加强对已公布的47种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22种易滥用食品添加剂品种的检测和监测,要确保最大限度地防止非法添加物在食品上的非法应用和确保食品添加剂的合理应用并处于可控的状态。

点击精彩

希望“一河两岸”有轻轨线

省人大代表 黄钫

加快黄河两岸的郑州、新乡发展,打造“一河两岸”经济增长区,对郑州来讲,拉大了城市框架,形成了郑州核心,连接开封、洛阳、新乡、许昌形成“米字形”的发展格局,进而能够打造河南中北部最大的城市群。

建议将“一河两岸”经济增长区发展纳入全省发展战略中,打造两地“交通一体、产业链接、服务共享、生态共建”的格局,甚至将建设两地的轻轨线和新的跨河大桥,进一步完善“一河两岸”经济增长区的要件。

让学生拿着平板电脑去学习

省人大代表 贾晓波

郑州市实施了以教育均衡为核心的“教育变法”。其中,班班通项目作为“郑州十大惠民工程”于2012年10月已经完成了郑州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在郑州市率先实现了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并为建设全省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积累了经验。

建议通过教育“云”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形成统一管理、分布共享、弹性可扩展的省教育“云”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全省教育资源的协同分配共享,可以为教师、学生与家长之间提供基于PC、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资源应用、教学应用及信息互动服务。

通过这样的网络教学,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信息环境下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

全省就诊信息实行“一卡通”

九三学社河南省委集体提案

目前,各公立医院已基本建立了电子化患者就诊系统,患者就诊数据库逐步完善。但各公立医院各自为政,形成信息孤岛,未能形成就诊信息系统的科学整合共享,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

建议由卫生部门牵头,建立全省患者就诊信息共享数据库,实行一卡通,患者身份证号码(医保卡号码)即为默认医疗身份识别证明,以提高患者健康生活幸福指数;建立覆盖全省医疗机构间的患者就诊数据共享系统;建立与公安机关户籍、亲缘关系数据库;建立突发病预警系统;建立个性化医疗保健及手机短信通知系统;在建立和使用患者就诊信息共享系统过程中,要加强对公民医疗隐私的保护。

记者 裴蕾 见习记者 董艳竹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