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回家的诱惑 上一版3  4下一版
让漂泊在外的 早点回家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让漂泊在外的 早点回家
“歉疚”的马志勇“强人”马志军“鸭梨山大”的马辉
工作人员在检查客车各部件是否正常
电工在检查车箱内的电路

春运进入紧张“备战”状态

虽然岗位不同,但他们有着同一个目标

他们为“大家”的安全

也是为“小家”的幸福默默奉献着

一年一度的春运“大考”即将来临,全国各地的交通客运系统都进入了紧张的“备战”状态。虽然岗位分工不同,但他们都有着同一个目标:全力保障春运,让漂泊在外的旅客顺利返乡。

记者 李雪/文 马健/图

【火车医生】

修好车,让旅客平安回家是他们的心愿

再快的火车,如果没有好“医生”,也会闹情绪罢工,今年,郑州车辆段将派出1234名“随车大夫”为2762辆火车“适时诊疗”。

今年44岁的检车员秦旭东当“火车医生”已经快30年了。

他时而俯下身去,用检车锤在闸瓦托、闸瓦调整螺丝等处轻轻敲击;时而一个侧身探入车底,查看车底管系有无锈蚀,一台车走下来,一套看似简单的动作往往要被他重复几百次。

地勤检车员一旦检查出“病灶”,就会登记到随身携带的记录本上,然后由“机车大夫”进行“确诊”并进行“治疗”。

“机车大夫”是对机车检修人员的形象称谓,许多人不了解铁路检修人员的性质,火车到底该怎么修?简单地说,机车每次出行回来,就会进库房进行一次行修,当机车运行超过规定的公里数之后,还会进行中修和大修。

机车质量事关旅客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稍有不慎就会酿成车毁人亡的悲剧,所以检修人员必须具有高度负责的精神和钢铁般的意志。

从某种意义上说,机车检修员检修的机车和老百姓的生活甚至生命息息相关。

日常工作中,检修人员不分节假日24小时抢修机车,无论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只要机车出现了故障,检修人员都会第一时间赶过去进行抢修。

为确保机车安全、正点,检查一台机车一般要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而春节前后的郑州机务段机车密集,一个夜班下来,检查机车40多台,上下机车500多次。

【普车司机】

春运中的“马家军”

在铁路行业中,“老铁路”、“小铁路”家族几代人都从事着铁路工作,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在郑州机务段有三位来自同一回族家庭的火车司机,他们被同事们称为“马家军”。

“歉疚”的马志勇

马志勇是一名有着33年工龄的“老铁路”,现场工作经验丰富、能力强。

马志勇今年53岁,乘务生涯33年,安全行车150多万公里,曾获得铁道部“安全司机标兵”荣誉称号。虽然获得过这么高的殊荣,也受到了不少的赞扬,但是对于马志勇来说,风光的背后却留有遗憾。

他的父母年龄均超过80岁,都知道,这个年龄段的老人要求并不高,他们不图生活条件多好,只愿儿女能够抽出一点时间来多陪陪自己,陪自己说说话、聊聊天。

但是因为工作原因,父母这小小的愿望他都无法满足。

“强人”马志军

“马师傅特别‘好说话’,不管支部、车队安排啥工作,二话不说坚决服从。”西线机车队队长牛涛这样评价马志军。

今年46岁的马志军是共产党员,他值乘的区段山高、坡陡、洞多,但就在这个信号最难瞭望、平稳操纵难度最大的区段,马志军已经安全行车70多万公里,获路局“安全司机标兵”称号。

指导司机邓军视马志军为“放心人”:“有些年轻司机懒散,不好配班,但不管谁和马志军搭班,都能保证安全。”

工作之余,马志军经常打电话关心侄儿,询问新婚不久的侄子工作、生活情况。一次,侄子马辉中午12点机车入库整备,准备下班。由于段内整备机车较多,一直到下午2点还在入库线等待。即将出勤的马志军得知侄子的情况后,买了一大碗“烩面”送到了车上。

“鸭梨山大”的马辉

马志勇的儿子马辉今年28岁,作为“80后”,他在业余时间也爱染黄发,戴耳钉,一副酷酷的模样,但上班时却路服整齐规规矩矩。

马辉曾向同龄人“诉苦”,和父亲、叔叔同在一个车间“鸭梨山大”。

最“杯具”的是,老爸居然给自己布置作业,机车电路图要会背、会默,不会不让吃饭!就是在老爸的“高压政策”下,个性十足的马辉24岁那年顺利通过提职考试,并第一批单独顶岗,很快成为生产骨干。

之后,由于车队设置调整,父子俩分属东二、东一两个车队。

但马辉知道,父亲仍在通过各种途径关注着自己的工作,饭桌上偶尔的唠叨总能“点”着自己的“麻骨”。

这爷仨儿在2013年春运开始前两天,凑到了一起,提前吃了顿团圆的“年夜饭”,因为他们都知道,自春运开始以后都该忙碌了,他们为“大家”的安全,也是为“小家”的幸福默默奉献着。

【高铁司机】

19年的时间里只在家过了两次春节

在2013年的春运中,高铁无疑是备受人们关注的一种出行方式。人们在关注高铁的运行安全、平稳正点时,都会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聚焦在高铁司机身上。

年年在列车上与旅客共度除夕佳节的高铁司机张毅,终于可以兑现四年前对儿子张辰旭做出的除夕共守夜的承诺。这是郑州机务段党委作出的一项决定。

张毅是郑州机务段的一名高铁司机,同事们都叫他“一哥”。

为了让车厢内的每一位旅客高兴而来,满意而去,他一年忙到头,19年的时间里只在家过了两次春节。

2008年突如其来的一场雪灾阻断了很多人回家的路。电力中断、公路封锁、飞机停飞,大半个中国的交通基本处于瘫痪状态,火车成了当时唯一的交通工具。远在千里之外的郑州虽然未遭遇围城的降雪和冰冻,但仍有部分途经南方的列车出现了晚点、滞留等情况。这也直接导致了张毅所在车间的人员异常紧张,他只能推迟兑现给儿子的承诺。

随后的几年春节,张毅一直惦记着这件事,但总是因这样或那样的事被迫推迟,张毅对儿子的承诺就这样“晚点”了四年。

去年5月份,京广高铁联调联试前的家属座谈会上,郑州机务段党委在整理高铁司机家属的发言稿时,注意到了张毅“陪儿子过团圆年” 的承诺。

鉴于张毅近几年在工作中和京广高铁联调联试及开通运营中的突出表现,郑州机务段党委作出了一项决定,命令张毅今年回家过春节,去兑现一个父亲“晚点”四年的承诺。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