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6版:“三大主体”工作年度系列报道 之七 上一版3  4下一版
强投资 夯基础 调结构 求提升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强投资 夯基础 调结构 求提升
越来越多的绿地正在改变着郑州。记者 马健 图
快乐的老年生活。 记者 马健 图
美丽的郑东新区。记者 马健 图

岁尾年初,是盘点过往、谋划来年的时候。

区域发展,百舸争流。对于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中肩负“挑大梁、走前头”重任的郑州来说,客观总结过去一年的发展经验,冷静分析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同心协力走好来年的发展之路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记者 武建玲 成燕

回望2012 发展成绩令人鼓舞

刚刚过去的2012年,郑州发展成绩单如何?

来自官方的信息表明:郑州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持续健康较快发展态势。

数字最具说服力。

据初步预计,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5650亿元,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680亿元,增长17%,在27个省会城市中总量有望由第5位上升到第4位,在35个大中城市中总量有望由第13位上升到第11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06.7亿元,增长20.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700亿元,增长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4000元、12260元,均增长11%。

发展成果鼓舞人心、提振信心。

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美丽。但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汗水。

喜人成绩背后是郑州全力推进“三大主体”工作的创新思路和有力举措——

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以现代产业体系为支撑,以网格为载体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为保障,强力推进郑州都市区建设。

坚持规划引领发展,以《郑州都市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为依据,编制《新“三化”协调发展空间布局规划》;

研究制定城乡一体的统筹发展政策机制,在户籍管理、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宅基地管理等方面探索制定政策措施;

建立了市级领导班子工作运行机制、日常应急处置工作机制、督查考核机制“三大机制”为载体,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分工负责、四大班子通力协作,一级支持一级工作、一级对一级负责,责任、有序、高效的工作运行体系。

实行市级领导分包联系县(市)区、蹲点联系乡(镇)办等制度,坚持重点工作推进例会制度,及时发现、研究、解决问题。

加强效绩监察,建立权责一致、奖惩分明的考核机制。

审视现实 机遇与挑战前所未有

纵向对比,郑州发展成绩固然喜人,但站位“全国找坐标,中部求超越,河南挑大梁”,冷静审视郑州发展,我们面临的机遇是什么?又须应对哪些挑战?

站位全国找坐标,郑州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

国内外产业向中西部加速转移的趋势明显、势头强劲,郑州区位交通、人力资源、市场等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突出;《中原经济区规划》获批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为郑州扩大开放、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

站位中部求超越,郑州面临激烈的区域竞争压力,必须应对挑战、赶超跨越。

与中部其他省会城市相比,郑州产业结构、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城市竞争力都有差距。站位河南挑大梁,郑州须在提高省会城市首位度上下功夫。

相较其他省辖市,郑州首位度和经济增速并不高。去年前11个月,郑州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都在全省10位以后。

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亦退。

面对千载难逢的机遇和日益严峻的挑战,郑州须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积极作为,赢得主动。

乘势而为 谋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形势决定任务,战略决定未来。

2013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和郑州都市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关键之年。面对机遇和挑战,郑州该如何谋划今年的经济工作?

最近召开的市委十届四次全会发出动员令:以“强投资、夯基础、调结构、求提升,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为总要求,加快推进郑州都市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力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为率先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这是针对时势之变的响亮回应。

郑州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3%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5%左右。

新战略高瞻远瞩,新目标催人奋进。

新一年的思路体现着持续:已经显露成效的“三大主体”工作将继续成为今年的浓墨重彩之笔。

新一年的部署突显了创新:“强投资、夯基础、调结构、求提升”既是新要求,也是着力点。

“强投资”,要突出一个“投”字。今年我市将把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总抓手,以新型城镇化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生态环境建设、民生改善为重点,以项目为载体,抓住国家“宽财政、稳货币”的政策机遇,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调动全社会资源,形成全社会投资热潮。

“夯基础”,夯实两方面的基础。一方面,围绕“人们在哪里居住、产业在哪里布局”,加快对城乡发展、产业体系构建和社会事业发展具有战略支撑作用的基础项目建设;另一方面,深化企业产权、投融资等体制改革,深化项目推进、行政区划管理、干部选拔任用等机制创新,探索建立支撑郑州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体制机制,为郑州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调结构”,加快调整城乡、产业、所有制三大结构,带动产品结构、投资结构、消费需求结构的优化调整。结合实际,我市将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着力引进一批新的产业项目,培育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撑点,在发展中调结构、促转型。

“求提升”,提升质量、提升效益、提升位次。实现三产在经济中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税收在财政中的比重明显提高;实现经济增长与社会事业发展、群众收入增长、生态环境保护同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共赢;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在35个大中城市中争先晋级。

与时俱进,八个领域的工作将成为今年全市上下努力的重点——

强化新型城镇化引领,进一步优化都市区空间布局,加快畅通郑州工程建设,加快重点区域开发建设,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加快四类社区建设,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促进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着力提高产业竞争力。

坚持开放创新“双驱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水平,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全力建设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高标准编制试验区规划,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加快高端产业项目引进,打造赶超跨越发展的核心增长板块。

继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突出抓好国家、省、市重点项目,突出抓好高新区、经开区项目建设,加快县(市)区产业集聚区建设,增强基础支撑能力。

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创新城乡规划土地建设管理和投融资“六统一”工作机制,创新行政区与产业集聚区套合机制,创新注重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选拔使用干部机制,激发经济发展动力。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资源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两城联创”,着力打造美丽郑州。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实施创业富民计划,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着力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快构建和谐郑州。

目标就是方向,梦想就在前方。2013年,十八大的开局之年,郑州要紧紧抓住“强投资”这个牛鼻子,心无旁骛、务实重做、排除干扰,踏踏实实地用心去做。

敢闯敢试、务实重干的886万郑州人,正按照市委十届四次全会确定的目标,奋力向前。

乘风而行,正好扬帆。

我们坚信,不远的将来,一个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和谐的现代化都市区一定会傲然屹立中原大地。

评论

紧紧抓住投资

这个“牛鼻子”

郑实

2013年,是三年行动计划的攻坚年,关键年。在这良好机遇与严峻挑战并存的一年里,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投资这个“牛鼻子”。

“强投资、夯基础、调结构、求提升”,是今年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而在这个总体要求里,“强投资”又是重中之重,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们内生发展的动力还不足,外需推动的能力还不强;因为,没有大投入、大项目,就没有大拉动、大发展。

改变现状,摆脱困境,就必须千方百计加大引资投资力度。拉动区域经济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是投资,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投资的结构和质量。近年来,虽然我市在引资投资方面成效不小,但同时也必须承认,我们在力度、数量、质量上做得还很不够。因此,引资投资仍是我市经济工作的总抓手,项目拉动仍是我市经济发展的支撑点。

应当看到,当前我市正处在引资投资的大好机遇期。国家产业战略中心向中西部的转移,郑州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都使郑州成为投资的热土。我们一定要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遇,进一步强化项目的策划和运作,想方设法提高对外的吸引力。要科学布局、打造平台,创新投融资体制,优化发展环境;要以“三大主体”工作为引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以项目拉动为载体;要注重产业和项目的成长性,引一个“活”一个,引一个带一批,形成引资投资扎堆效应。

抓社会经济发展,就是抓主要问题、主要矛盾。新型城镇化建设也好,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也罢,归根到底在于投资,在于项目。因此说,“强投资”就是我们当前的主要问题、主要矛盾。紧紧抓住投资这个“牛鼻子”,我们的跨越才有动力,才有活力。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