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购物卡“实名制”只是“看上去很美”
广告
让女儿吃空饷是否还应“保留正县级”
今日关注
陈光标免费送“空气”既是善意也有提醒
文配图
“红薯爸”让人感动更让人反思
媒体评说
mlc31104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红薯爸”让人感动更让人反思

□吕好玫(公务员)

冬日暖阳下,小男孩跪在地上,趴在膝盖高的凳子上写作业,旁边的父亲一手照顾红薯烤炉,一手指着作业本辅导讲解。这张网友拍摄的照片,感染众多网友前往照顾生意,传递社会暖意。有网友称这位勤劳、慈爱的父亲为“红薯爸”。

(1月31日新华网)

“红薯爸”一手照顾红薯烤炉,一手指着作业本辅导讲解,确实令人感动。这可以说是一部难得的励志书,值得品味。从“红薯爸”想到“励志女孩”、“卖爆米花女童”等,让人感受到当今生活在最底层人的生活现状。如果说“红薯爸”可以感染社会的话,那么公民对“红薯爸”的关注与帮助,更是检验公民道德的试金石。“两名男子赶来用200元钱买两个红薯,死活不让‘红薯爸’找钱。”“希望自己的些许心意,能为善良、坚强的父子传递一丝暖意。”

人之初,性本善。人与人之间是温暖的、互助的。但改善类似“红薯爸”的生活处境,仅靠坊间的力量还不够,更需要建立社会保障和救助机制。从“红薯爸”这类事例管窥中国,不难感受到健全社会保障和救助机制的紧迫感。因为我们今天关注他们,是忧心于我们下一代未知的命运。只有让“红薯爸”们都“不差爱”,这个社会才会真正和谐。

越是生活在底层,生活越不容易。一些农民工为什么要居住在桥下?因为桥附近有“生意”做,他们为了生活,为了挣钱养家,睡不择地、饥不择食、穿不择衣,能挣一点钱是一点钱,能省一角钱是一角钱。这种生活处境与小康生活、与和谐社会相差甚远。18世纪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说:“国家是先以民众贫困作代价而使自己变富呢,还是让国民先富起来再实现自己的富裕?”回答是:“只有个人的富裕才能很快推动国家的富强”。

面对“红薯爸”们,我们除感动外,更感到心酸。此时,想到最多的应该是向这类生活在底层的弱势群体伸出援助之手,给他们应有的关爱。可问题是,对弱势群体进行社会爱心帮扶,具有偶然性和不固定性,往往只能帮扶一时,最好的办法应该是在制度上给力,完善农村养老、医疗、教育、社保等制度,增强弱势群体的“防寒”性,才能检验出社会的和谐与美好。否则,制度不兜底,谁都有可能成为弱者,特别是对于弱势群体而言。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