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过大年 上一版3  4下一版
咱在村里也过上了“城里年”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人物:张太玉
(惠济区古荥镇张定邦村书记、主任)

●村干部过年

▶人物:张太玉

(惠济区古荥镇张定邦村书记、主任)

走家串户宣传“美好张定邦村”

7天春节长假,张太玉等张定邦村党委、居委会干部走家串户,趁村民都在家,向他们了解入驻新居后的生活如何、对合村并城和招商引资有什么想法和建议等,充分调动了村民参与合村并城的积极性。

张定邦村位于北邙岭上,村门口挂着“宽带示范小区”的牌匾,村民新居是统一规划的楼房,环村公路把全村连成一体,还建有小游园。去年年底前,全村198户741口人全部乔迁新居。

张太玉沿着村里的大路走进了张秀英家。84岁的张秀英是全村年龄最长的人,从一家祖孙6口住窑洞、平房到搬进330平方米的新居,她见证了张定邦村数十年的变迁。

张秀英家的变化得益于合村并城政策。2008年,惠济区古荥镇把张定邦村定为全镇合村并城试点村,最终确定了最有利于村民的合作方案。先期,河南正商置业有限公司建设新居,免费赠送给村民。村民搬进新居后,拆除老宅子还会按照面积获得补偿。

张太玉说,随着村民收入的增加,将加大基础设施利用,让居民生活更美好。此外,他们还将通过一系列活动,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张秀英的二孙女有自己的想法。她现在在惠济区长兴路的一家单位当会计,每周双休日才能回家看看奶奶,她希望能“在家门口当一名会计”。

张太玉说,张定邦村目标定位是建成特色旅游村,该村已与两家公司达成合作协议,两年后,全村人基本可以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张秀英的大孙女希望家里能够通天然气。张太玉则说,现在郑州市的天然气管道已经铺到北四环附近,过上三四年,天然气就会通到村里。

张秀英的儿子作为家里的顶梁柱,最希望家里收入增长,生活更富裕。张太玉回答,3年后,全村人均收入将会达到10万元。

他解释,张定邦村已经获得省市多项资金支持。目前,该村与有意向的公司合作,对方投资,但要拿出总体收益的40%作为福利发放给村民。

张秀英一家还提了其他建议,张太玉或解答或记录。

等张太玉离开时,张秀英的儿子说:“我对美好张定邦村有了更多的向往。”

▶人物:黄晓

(十八里河镇宣教员)

未来十八里河镇将是我的骄傲

正月初七,上班第一天,管城区十八里河镇政府办公大楼一片繁忙景象,作为班子成员之一,十八里河镇宣教员黄晓8点准时赶到办公室。

8点半,镇党委书记李阳东、镇长侯春雷召集全镇近80名机关干部开会,布置新一年的重点工作及分工。

40分钟后,镇班子成员一起开了个碰头会。

作为站马屯城中村改造指挥部小组组长之一,黄晓又和指挥部的同事们一起开了个会。

10点半,3个会议结束,黄晓赶到了站马屯指挥部,开始蛇年第一天的现场工作。

2011年8月从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毕业后,黄晓来到了十八里河镇。“第一次看到十八里河,和我想象中的职业人生相距太远了。”黄晓骄傲地说,“目前,十八里河镇即将开工或已经开工的重点工程占整个管城区的一半以上,金源百荣项目、南水北调项目、生态廊道建设、郑新快速通道建设、刘湾水厂、污水处理厂……这其中我也发挥了自己的光与热。”

来到指挥部,黄晓先办理了站马屯第二村民组村民陈建伟关于房子赔偿款的事儿,又联系了小刘庄的舞狮队,筹备正月十五管城区广场文化活动的表演。

“去年春节因为是参加工作后第一个春节,腊月二十八我还没回老家,正月初二还要在电话里沟通镇里的工作,今年适应了。”黄晓说,自己只是十八里河镇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军中的一员,镇里的机关干部都没有丝毫懈怠地投入到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热潮中。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