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0版:体育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杰里·巴斯因病逝世
众球星网上悼念
足协大棒抡得挺高 拍得太轻
开罚单就像上大号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足协大棒抡得挺高 拍得太轻
开罚单就像上大号
罚单缺少官方解读 专家认为量刑偏轻

足协大棒抡得挺高 拍得太轻

开罚单就像上大号

使了半天劲

结果一堆屁问题

18日,对于足坛反赌扫黑工作中违纪的12家俱乐部和58个个人,中国足协纪律委员会开出罚单。但这样一份罚单也带来了许多疑问:处罚依据是什么?如何衡量此次处罚的轻重?对于种种疑问,足协并未给出官方解读,昨日记者采访了足协纪律委员会、相关知情人并越洋连线国外相关专家,请各方共同解读这份庞大的罚单。

问题一:

整体处罚是轻是重?

据知情人士介绍,在中心主任张剑上任后,最重点着手解决的问题就是反赌扫黑中违纪俱乐部和个人的处罚问题。为此,足协上下开了几十次各种会议,而纪律委员会在适用主体、违纪事实、适用条款上反复查证、甄别,对涉案人员较多、情节复杂的案件多方确认,才做出了最终的处罚。

不过处罚是否较为适当,相关知情人直言:“还是有些轻了。无论是横向和国外俱乐部、个人类似事件相比,还是和以前国内出现过的处罚,都显得较轻。”

问题二:

轻重处罚如何区别?

在足协的处罚决定中,天津泰达、上海申花因虚假比赛均被罚款100万元、扣2013年联赛积分6分,退回比赛奖项;山东鲁能因贿赂被罚款100万元。有33人被终身禁止从事足球活动,还有25人被禁止从事足球活动五年。那么,究竟是构成怎样的标准就被罚分,而怎样的标准只需扣钱,足协相关方面并没有给出解释。

问题三:五年禁足有何影响?

在此次处罚中,有多人被处罚不能从事足球活动五年,在五年处罚期限到期后,他们是否能回归足坛?对此,意大利《米兰体育报》资深记者吉纳罗接受记者越洋采访时介绍:“意大利足球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些很严厉的处罚,那些被终身禁赛的人,再也没有机会回到足球领域。而那些有时效的处罚,通常在期限到期后,可以自由从事足球活动。不过很多受罚人士回到足球领域的并不多。而在回到足球圈后,也会有人议论,大家都会提及说,这个人有过曾经不太好的过去,在用人和接触过程中也会较为谨慎。”

问题四:如何与国际足联沟通?

中国足协纪律委员会已经做出处罚,之后如何执行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另外,一旦是终身禁赛,是否会上报国际足联,进行全球范围内的禁赛通报?对此,知情人解读说:“昨晨,国际足联发言人尼古拉斯表示对此事也一直非常关注,也在等待中国足协给出最终结果。在处罚结果出来之后,也会上报给国际足联。至于禁赛范围,并没有特别清晰的说明,但应该是全面禁止的。”

问题五:末代甲A谁是冠军?

2003年申花的末代甲A冠军被剥夺,但足协官方没有正式回应替补冠军的问题,此前媒体一直在传的说法是2003年将没有冠军,也就是说不会有球队替补获得冠军荣誉。

据了解,意大利足坛有过类似的案例,吉纳罗介绍:“当年尤文图斯被剥夺了两年冠军,降入乙级,同时被罚分。其实按规定尤文是要降入丙级的,当时尤文图斯自己的律师都认为,能接受降入丙级的决定,因为事实确凿,证据齐全。不过最终,尤文图斯得到的决定是降入乙级,俱乐部老板也接受这个判罚。”剥夺尤文图斯冠军后,很快,意大利足协就宣布,国际米兰成为该赛季冠军。“虽然并没有官方的仪式和颁奖等,但是,意大利足协官方承认,在2005~2006赛季,由于尤文图斯被剥夺冠军头衔,国米成为该赛季冠军。”他认为荣誉替补才是合理的说法。林峰

评论

个人从严 俱乐部从宽

□白岩松

如同等待迟迟不扔下来的一只靴子,中国足球扫赌打黑对俱乐部与个人的处罚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面对这个结果,由于所站的位置与角度的不同,是轻是重的判断当然大不相同。不过,只要稍稍客观一点来看,这也谈不上是一个从严的处罚,顶多认定是:个人处罚从严,而对俱乐部的处罚当然是从宽了。其实,面对这个处罚结果,人们并不应当感到意外,之前也多次有风吹过来:处罚要有利于中国足球的稳定发展,在这样的指导方针下,很难有人们期待更严厉的处罚。

对个人的处罚从严,后遗症不会太多,而表面上还能造成从严处罚的印象。因此,动荡成本最小,顶多出现一些如徐弘般感觉委屈的祥林嫂,能不能成为上访专业户都难说; 再说了,一个又一个祥林嫂,闹,又能闹到哪儿去?换个角度说,这种对个体从严的处理方式,证明着当下中国社会治理思路的一种误区,那就是:出现问题,大多归根于个体道德的败坏,而不是从制度与机制的漏洞上找原因。所以,出现问题,往往对个体处理严,而对机构与机制的反思少,这也造成类似我们反腐的困境:贪官没少杀,但腐败依然层出不穷。

俱乐部们大多松了一口气,尤其是山东鲁能等俱乐部更会有破财免灾的幸运感,对此,相当多的人表示困惑不解。比如面对这个处罚决定,互联网上的调查,超过百分之八十的网友认为处罚太轻;超过百分之七十的网友认为此次处罚不合理,多数球队逃过处罚; 还有百分之六十五以上的网友认为此次处罚不能起到惩前毖后的目的。面对网友的调查,我们当然知道,这些数据不一定是理性思考的结果,而只是代表当下的一种公众情绪。但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因为我们的足协,只提供了处罚结果,而没有提供让公众可以更理性面对的相关解释。比如,处罚的依据和思考都是什么?为什么有的俱乐部罚分罚款,而有的俱乐部只罚款?为什么有的人终身禁足,有的是五年?今后如何防范类似事件再度发生……这些问题不解答,质疑与担心就会一直存在下去。不知足协会不会把这一课补上。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