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6版:郑州两会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6万村民春节前住进了新型社区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新型城镇化建设助推新密转型
6万村民春节前住进了新型社区
新密新型城镇化建设已走在全省前列
用手测试居民家里的地暖热不热
向新搬进社区的居民发放电饭煲

2013年1月18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是新密市牛店镇高村社区和来集镇王堂祥和社区608户农民喜迁新居的日子。在村民王成全新装修的家里,王铁良和参加入住仪式的工作人员一会儿到厨房看看,一会儿又到客厅看看,当他俯下身用手摸着发热的地板时才知道新农村社区已经装上了地暖。“是呀,在北方谁要解决农民过冬寒冷的问题,谁就解决了农民的实际问题,将来农民都住进这么温暖的房子里是我们努力工作的目标。未来的新密,将形成中心城区、新市镇、农村新型社区三位一体的新型城镇体系,建成快速通道、县乡道路顺畅衔接的生态路网,沿途看到的将是苍翠的林海、现代化的城市、城镇和一个个新型社区。”王铁良感慨地说。

记者 王银廷 通讯员 李瑾瑜 文/图

建设总量大、速度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成为排头兵

走一条不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核心任务。今年以来,新密市紧紧抓住新型社区建设、交通道路建设、生态廊道建设等切入点,强化措施,强力推进,在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为了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密市制定了《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空间布局规划》,把全市303个行政村中的71个并入城区社区,83个并入镇区社区,149个通过合村并点建成56个新型农村社区,构建三级城镇体系。按照这一布局,该市现有农村70%的人口将进入城镇,30%的人口将集中居住在56个新型农村社区。

新密市原村庄占地15.8万亩,通过规划实施,新社区占地5.7万亩,全部社区建成后可节约土地10.1万亩,为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该市社区规划统一评审,建设体现洋气、雅气,注重提升质量品位,实施“1+25”规范化配套,每个社区配套综合服务中心、水电气暖、学校、幼儿园、超市、卫生室、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25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的原则,在镇区或大的新型社区周边配套规划建设工业产业园、农业示范园和服务业集聚区,方便群众就近就业创业。截至目前,该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已完成投资16.79亿元,已建成社区(一期)36个,建成住宅2.1万户294万平方米,入住1.4万户、6.1万人。完成供水、供气、供暖、学校、医院、社区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项目163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在郑州县市区走在了前头,走在了全省县市前列。

统筹产业发展,让群众不仅住得好而且生活得更好

新密的城镇化建设以现代产业发展为支撑,以群众就业为根本,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夯实“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产业支撑。在城区、镇区周边规划建设产业集聚区、工业创业园,在每个农村新型社区周边规划建设农民创业园,让群众“住得好、生活得更好”。

目前,全市规划省级产业集聚区1个、郑州市级产业集聚区3个、乡镇工业园7个、农民创业园23个,安排农民就业10.5万人。大力发展新型耐材、品牌服装等主导产业,千亿级新型耐材产业基地建设、400亿品牌服装加工贸易基地建设正在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成效凸显,高标准良田达到10.7万亩,规划3万亩的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开工建设,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51家,流转土地超过10万亩。

生活环境好了,生活方式变了,农民悄然转身为市民,曾经的乡村正在创新社会管理,城乡一体发展逐步成为现实。

“新型社区是我家,农村不比城里差”。新密的实践表明,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统筹城乡、破解“三农” 问题、加快转型升级、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新型城镇化探索之路,真正成为新密的转型之路提升之路。走这条路子,新密正逢其时,必须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新密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得到了上级充分肯定

2012年,新密市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在郑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高效推进、成效明显,2012年5月15日郑州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现场会在新密召开,省、市有关领导和部门30多次莅临考察调研或召开现场会,新密市的新型城镇化特别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走在了前列,真正成为了民生工程、群众满意工程,被郑州市委、市政府表彰为2012年度郑州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先进单位。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