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9版:郑州两会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载以校养孤慈善模式的探索
突出山城特色 建设美丽登封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不拿政府一分钱,不接受任何社会团体和个人捐助
20载以校养孤慈善模式的探索
收养孤儿200多个 曾提交规范民间慈善机构提案

2013年1月9日,国家、省、市民政部门有关专家、领导,到登封少林寺武僧文武学校,对校长释永帝的慈善模式进行详细的调研。20年,不拿政府一分钱,不接受社会团体和个人捐助,收养200多个孤儿。这种以校养孤的慈善模式受到了调研专家、领导的赞赏:“我们要把您的慈善救助模式带回北京研究,这将为下一步规范慈善行为作出贡献。”

只想给他们一个家

上世纪90年代之初,当时在寺院的释永帝就开始收留、救助怀着习武梦想到少林寺的流浪的孩子。

释永帝,俗名郭元帝,1960年出生在河南郸城县,后投身少林寺,拜释行正大师门下,取法名释永帝。

“20年前,我的想法是给这些流浪孩子找个居所,让他们白天干活,晚上习武。”释永帝说。

去年,河南省“关爱孤儿和留守儿童两个一工程”公益助学启动仪式在登封少林寺武僧文武学校举行。免除学费面向全国招收1000名留守儿童和免除一切费用收养100名孤儿。释永帝说,学校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些留守儿童和孤儿享受到家庭一样的温暖和关爱。

据了解,20年来,登封少林寺武僧文武学校稳步发展,从收留十几个流浪儿童发展到现在的登封四大名校之一。

把孤儿当作自己的孩子来养

释永帝说,这是上天赐给我的孩子,我也在孩子们的成长中体味快乐和辛酸。

2011年农历大年初二早晨,一开门,王宝玉双手抱拳:“师傅,给您拜年了!”释永帝忍不住两眼泪下。原来,2006年,年仅11岁的王宝玉被释永帝收养,在校学习4年,毕业后回家乡开饭店当了老板。为了感恩,大年初二赶到学校的王宝玉,一直站在门外等师傅起床。

1996年,来自四川年仅14岁的孤儿杨某被释永帝收养,学武6年成绩斐然,曾荣获河南省散打冠军。后来,被北京来习武的一富婆迷惑,不顾释永帝的劝说,与富婆一同不辞而别。后来,与富婆分开,前途被毁。“这事,一直让我很心痛,他本来应该有一个美好的前程。”

不给社会留遗憾 不为社会增负担

释永帝说,收养他们并不是为了图回报,“我只想他们长大后能自食其力,为社会作贡献”。连年来,省、市及登封慈善部门,以及北京等地的大老板,不止一次联系释永帝,提出愿意帮助学校,被释永帝婉言谢绝:“我做慈善是为了不给社会留遗憾,帮政府减轻负担,不拿政府一分钱,不接受社会团体和个人捐助。”

去年两会期间,作为政协委员的释永帝曾向大会提交提案,倡议“规范民间慈善机构,取缔民间非法慈善机构”。释永帝说:“做民间慈善不仅要有爱心,还要有责任和能力。”

20多年来,释永帝一直不愿就收养孤儿的事情进行宣传:“我收养孤儿,只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点事,不图回报,只想为社会尽点心。”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