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8版:强投资 夯基础 上一版3  4下一版
坐门诊的儿科医院院长
市内社区
普遍建立托老站
今年高新区投资82亿元
开建安置房600万平方米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坐门诊的儿科医院院长
丁教授在为小患者检查

年过花甲,仍做一线“战斗员”

“丁樱,1951年生,中共党员,河南中医学院儿科学科带头人,一附院儿科医院院长,教授、主任医师,硕士、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这是采访前,记者通过材料对丁教授的简单了解。

真正见到丁教授,是在一个气温稍有回升的下午。

2月20日下午1点多,在医院会议室等待的同行记者都略带倦容,而此时丁教授还在门诊中,护士长说:“丁教授的很多病人都是从外地来的,有的已经排了两天。”

等待了近半小时,一位留着精神短发、满面红光的医生微笑着走进会议室,她就是丁樱教授,“不好意思,我只能来一会儿,还有好多病人在等我”。

“门诊只是我工作的一小部分,教学、讲课、做课题、儿科团队培养、编教材……现在更多时候我都是‘指挥员’的角色。”既然有这么多工作内容,为何不放弃门诊,专心做科研?“因为门诊是医生的本职,是一线的‘战斗员’,如果脱离了第一线,业务就会生疏,很多新问题也发现不了,就会落后”。

丁教授也坦承,今年已62岁的她要扮演如此多的角色很累,有时也很想退下来,“那样生活会相当安逸,可事业成就感就会降低,而成就是我快乐的来源”。

身体力行,带出一个好团队

儿科团队的培养是丁教授在采访中重复提起的,她用最大的热情和爱心来培养年轻人,“如果一家医院,小大夫开出的方子和专家基本一致,那这家医院就是好医院”。

记者跟随丁教授来到她的门诊室,门前小桌上的病例已经快排不下了,但丁教授仍然面带微笑跟每一位小患者交流。丁教授所带2011级研究生翟宗岗说:“丁老师并不会口头上对我们做出很多要求,她只用自己的行动让我们自己明白该如何做一名好医生。”

在丁老师的影响下,学生们都尽力做到最好,“她都能做到早早来,晚上10点多才回家,我们年轻人也必须能做到”。

因为有了这样的好老师,丁教授所带的硕士中,一半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国内名牌院校博士,另一半在大专院校成为学术骨干。

见习记者 蔺洋 文/图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