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民间故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盒饭
0302GSJ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站牌上的
盒饭
2年了
一次也没迟到过
来,闺女,接着!
妈妈和女儿睡大床,爸爸睡沙发。
等女儿进站
看女儿离开
饭在车上
抽空赶紧吃

2年了

一次也没迟到过

10秒钟,几句话,一个笑脸。3月1日中午1点32分,50岁的苏琴像往常一样,在工人路伊河路附近的公交站牌,完成了当天的“任务”。

给开9路车的女儿送饭,2年来,她一次也没迟到过。在她心里,“让闺女每天都能吃到可口的午饭”是件大事儿。

记者 常亮 文/图

A

早6点发车,晚11点多下班

直到听见车辆重新启动的轰鸣声,苏琴才缓缓抬起脚步,一步一回头地朝相反方向走去。

回家途中,她不止一次地小声重复着一句话:“希望路上别堵车,这样她就可以早点吃上午饭了。”

苏琴的女儿叫翟巧娣,今年26岁,已在9路公交车上做了近3年车长。

2008年夏,巧娣从河南司法警官学院毕业。在一家单位实习了一段时间后,深知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她,毅然决定要凭自己能力找份工作。

2009年,她从一位亲戚口中获知信息后,报名参加了公交车驾驶培训班。“工作的事儿,不能让爸妈操心。我自己肯定行!”

经过一年多学习后,巧娣上班了。这个外观小巧的女孩剪了一头短发,像个男子汉一样,一把抓起了那个与自己体形完全不相称的特大号方向盘。

“既然选择了这个工作,就要做出点成绩。”没过多久,巧娣说服了父母,毅然向单位提出申请,做了一名最忙的“大班”司机。

早上6点发车,晚上11点多下班。从西环陇海路到北环刘庄,20多公里路程,巧娣每天至少跑4到5趟来回。

B

C

工作4个多月瘦了30多斤

整日在车上,经常不按时吃饭,巧娣身体开始日渐消瘦。

“工作4个多月,她整整瘦了30多斤啊。”偶然一次机会,得知巧娣体重瘦到不足100斤,苏琴心里“痛如刀绞”。

“这可咋办?这样下去可不是办法……”仔细盯着巧娣日益显尖的面部轮廓,苏琴心急如焚,“她经常发烧感冒,肯定是营养跟不上造成了免疫力下降。”

为了劝说巧娣把工作改成正常班,苏琴苦口婆心劝了不知多少次,可每次都被性格倔强的女儿拒绝。

苦思冥想,苏琴最终做出一个决定:辞掉保姆工作,做钟点工。这一切,都是为了腾出时间,每天为巧娣做顿午饭。

26岁姑娘和爸妈挤在一间出租屋

苏琴来自信阳,家庭条件并不宽裕,她和丈夫虽说从1987年就开始来到郑州打工挣钱,但由于丈夫常年患有心脏病,平时家里的开销,几乎都是靠她打工赚取。

“从第一天送饭起,2年来,我一次也没迟到过。其实,我心里明白,巧娣这么拼命工作,就是想让家里生活好一点。”

苏琴一家三口住在伊河路一城中村,租来的那间房只有17平方米。

一台褪色发黄的旧电视、一张沾满油污的老式餐桌。原本就很狭窄的空间里,一张小床和沙发紧紧地拼接在一起,这,就是他们一家人居住的地方……

D

2年前,妈妈第一次送的是热腾腾的饺子

3月3日下午2点多,记者在9路车终点站刘庄见到了翟巧娣。刚刚停稳车的她,正忙着在车厢里清扫卫生。

腼腆、爱笑、话不多。一副学生模样的巧娣干起活来特别利索,不一会工夫,她就忙完了手上的活儿,从驾驶席旁端起中午母亲送的那碗米饭炒菜,一路飞奔到调度室,打开微波炉加热。

“真心话,很心疼妈妈。劝了她很多次,她从来不听。”

“2年前,妈妈第一次送的饭是一碗热腾腾的饺子。其他同事看见后,都围着我夸奖她。可是,我心里……”话未说完,巧娣停顿了一会儿,许久,她呆呆地盯着手中那个已经使用了快2年的饭盒,喃喃地说出了那句藏在心里很久的话:“我要努力挣钱,给家里买套小房子。今后,再不让妈妈这么辛苦……”

2013年的春天到了,这个再熟悉不过的公交车站,将继续为这对情深母女撑起爱的港湾!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444948 2013-03-04 00:00:00 一 盒饭KeywordPh2年了
一次也没迟到过
站牌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