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5版:保险 上一版3  4下一版
买保险,别轻信业务员的“那张嘴”
f0306fl2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投保前,业务员只强调收益,不解释保险费与基本保险金额不同
于是,市民付先生被“忽悠”买了太平洋人寿的一款产品
3年后,才发现被误导,收益比预计的差1倍
买保险,别轻信业务员的“那张嘴”
名词解释 保险费:保险费是投保人为保险公司承担保险事故发生时给付保险金的责任而支付的费用,也就是购买保险所支付的价款。 基本保险金额:基本保险金额由投保人和保险公司在投保时约定,但须符合保险公司当时的投保规定,约定的保险金额将在保险单上载明。简单来说,基本保险金额是指保额的一个基数,通常与缴费年限、保险期间、投保年龄等因素密切相关。

投保前,业务员只强调收益,不解释保险费与基本保险金额不同

于是,市民付先生被“忽悠”买了太平洋人寿的一款产品

3年后,才发现被误导,收益比预计的差1倍

继本报开通金融3·15投诉热线以来,银保产品再次“站到”风口浪尖。事实上,比起保险销售的“扰民”问题,误导销售的现象更为普遍和严重。在银保销售中,将保险宣传为存款、夸大保障范围、隐瞒投保风险等误导行为时有发生,消费者在投保时需要格外小心。

上周,年近70岁的付先生亲自来到报社,诉说了他被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忽悠”的遭遇。记者 倪子

回放

3年保费全交完才知道“买错了”

2011年2月14日,付先生到建设银行郑州金水支行工人路支行(现已搬迁)存钱。得知这1万元不急着用,一名来自太平洋人寿的工作人员推荐他购买该公司推出的银保产品——“红福宝两全保险(分红型)”。

“这款产品的保险利益有定期生存保险金、满期生存保险金等。假如您每年交1万元,连交3年,10年期满之后能享受2.5倍的满期生存金呢。”高收益、送保障、有分红……付先生被一连串极具吸引力的产品优势打动了。

从付先生2011年2月14日开具的保单上可以看到这些信息:保险费1万元、投保份数10份(每份1000元)、年缴、被保险人为付××(付先生的孙子,生于2000年),合同生效日为2011年2月15日,基本保险金额10830元。

今年续保后,付先生才发现,即使期满获得满期生存保险金,他所获得的金额只有27075元,而不是他认为的3万元的2.5倍,也就是7.5万元。“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根本没告诉我保险费和基本保险金额不同。”对保险人员的隐瞒,付先生很恼火。

分析

保险公司存在避重就轻误导销售

付先生选择的保险产品规定:选择3年限交、保险期间10年的,可享受基本保险金额2.5倍的给付。付先生表示,该工作人员没有主动解释什么是基本保险金额,导致他误将“基本保险金额”和“保险费”相混淆,以为自己到期就能得到7.5万元的保险利益。

除了不清楚产品运作情况,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对付先生的不管不问,也让他很心寒。“自2011年投保至今,我从没接到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发来的任何红利通知。我曾给太平洋全国客服热线打过电话,也很难打通。”付先生说,前些日子,他质问为何没有红利通知书时,该公司给出的解释竟然是“可能邮局那边弄丢了,或者您的家庭住址和联系方式有变更,所以没收到红利通知书”。

买之前,工作人员千般万般讨好消费者,投保之后,太平洋人寿连一通电话都没有,付先生对此很无奈。

提醒

多看保单条款少听业务员介绍

按照保监会和银监会的规定,银行销售保险产品时,宣传材料应按照保险条款全面、准确描述保险产品,在醒目位置对经营主体、保险责任、退保费用、现金价值和费用扣除情况进行提示,不得夸大或变相夸大保险合同利益,不得承诺不确定收益或进行误导性演示,不得有虚假、欺瞒或不正当竞争的表述。销售人员在销售过程中应当客观公正地宣传银行代理保险产品,不得进行误导或不实宣传。

“付先生就是一位典型的‘受害者’,自己对产品一知半解,加上保险公司业务员没有完全做到详尽讲解产品情况,最终导致付先生在‘误会’中投了保。”一位业内人士说。

牢记银保产品要素,谨防受骗

教您一招

无论是银保产品还是其他保险产品,对于消费者而言,关键要看产品是否适合自己。购买银保产品,客户必须对银保产品选购中的一些相关事宜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免跌入“陷阱”。

例如,投保人在购买银保产品时,应询问该产品是否一次性缴费,缴费期限、保障期间分别多长,保险责任、责任免除等主要内容是什么;询问红利分配和领取方式,是否累积生息等问题。在填写相关投保单证时,须由投保人、被保险人亲笔签名,以利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445539 2013-03-06 00:00:00 三 买保险,别轻信业务员的“那张嘴”KeywordPh投保前,业务员只强调收益,不解释保险费与基本保险金额不同
于是,市民付先生被“忽悠”买了太平洋人寿的一款产品
3年后,才发现被误导,收益比预计的差1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