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2版:观星台 上一版3  4下一版
诗情画意犹未尽 道法自然浑天成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诗情画意犹未尽 道法自然浑天成
化建国 花鸟 45cm×68cm
张军民 花鸟 68cm×136cm
周其乐 山水 136cm×68cm
李健强 山水 68cm×68cm
李凡 山水 136cm×68cm

不久前,响应中央“走基层、送文化”的号召,河南省美术馆馆长化建国、河南省书协副主席刘安成,以及侯和平等9位书画名家亲赴老子故里鹿邑县,采风创作,他们还应邀来到了豫酒龙头——宋河酒业。在这里,看到国际一流的生产线,品味着宋河美酒,书画家们现场挥毫泼墨,留下许多神品佳句。

在拜谒了老子故里鹿邑与之相关的名胜古迹后,书画家们又参观了位于枣集镇的宋河酒业股份有限公司。传统的制作工艺、先进的科研设备、现代化的生产线……耳闻目睹,使大家了解了宋河酒业在全省行业独占鳌头,在全国市场享有盛誉的奥妙所在。

当地人都说,宋河酒和老子,有着难解之缘。这让书画家们尤其感兴趣。

传说是因为老子多喝了“枣集酒”才得道成仙,之后他离开家乡,游历名山大川,传播道教文化,一晃就是数年。一日他突发思乡之情,便驾青牛返乡,结果刚进鹿邑边界,便被眼前景象惊呆。

原来,鹿邑连年久旱不雨,土地干裂,庄稼枯死,尤其是枣集一带,受灾更甚。当时黄河已经断流,唯独老子当年出生时沐浴成仙的“九龙井”尚有一缕甘泉,他便用酒壶盛来倒入沟中。

顷刻间,一条清澈如泉涌、醇美似甘霖的河水呈现在枣集百姓面前。枣集人饮用此水,青春焕发,容颜不老;用此水浇地,百业兴旺,五谷丰登;用此水酿酒,醇似甘露,味比琼浆!原来老子在盛水时,匆忙之中忘记了酒壶中还有几杯酒没有喝完,都倒入了水中。此河从此被称为“送河”,意为老子所赠也。

由唐至宋,“送河”历经数次人工开挖,已成为由京都开封通向淮河的重要黄金水道。平日里千帆竞技,商贾如流,“送河酒”也由此河装船入京,每日数船依然供不应求。由于“送”与“宋”谐音,宋太祖赵匡胤下令将“送河”改为“宋河”,流传至今。因此,没有老子,就没有宋河酒。

有感而发,书画家们都有了创作冲动,于是纷纷挥毫泼墨,各施所长,书画的内容是在说酒,又是在说老子、说道德经,总之,美酒与文化在此时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河南省美术馆馆长化建国气定神闲,轻描淡写,不一会儿,一幅灵动的墨荷便跃然纸上,旁边再稍作勾描,又出现3只栩栩如生的水鸟。画成之后,他蘸笔的小碗,水还是清的。

著名画家张军民、李凡、周其乐,也胸有成竹,落笔有神,只见他们匀红点翠,意到笔随,或勾勒山水风景,或描绘花鸟人物,工笔写意,惟妙惟肖,既有古风之妙韵,又有现代美术的精髓。往往是一幅画卷还没有完成,就引得众人围拢观望,频频点头。等到看到作品全貌,更是反复品味,流连忘返。

对于这次“丹青翰墨写盛世”采风活动,河南省美术馆馆长化建国认为,意义深远,不虚此行。他深有感触地说,老子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他的思想对我国几千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对艺术的各个领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他的“道法自然”、“抱朴归真”等思想观点对艺术创作,尤其是书画创作有着永恒的指导意义。艺术家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才能创作出无愧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精品。

记者 张翼飞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450094 2013-03-26 00:00:00 二 诗情画意犹未尽 道法自然浑天成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