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2版:钱途 定制您的理财手册 上一版3
建行“悦生活” “悦”缴“悦”轻松
买对保险,先要避免误保
广告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银保产品收益缩水引发不满
这一次,市民投诉了英大泰和人寿
买对保险,先要避免误保

银保产品收益缩水引发不满

这一次,市民投诉了英大泰和人寿

本来去银行存钱,结果被忽悠购买了保险,几年下来其收益甚至不及银行存款,退保后发现本金都亏了。近期,在本报接到的金融投诉热线中,银保渠道投诉量继续走高。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销售误导?消费者除了要擦亮双眼外,又该如何帮自己维权?

记者 倪子

案例回放:市民遭遇销售误导

2011年2月16日,市民刘先生在银行将2万元工资转存成定期。办理过程中,一名工作人员告诉他,他们正在举办一个理财优惠活动,参加这个活动可以获得比银行定期存款更高的收益。经不住工作人员的软磨硬泡,刘先生一心软,答应“参加”这个活动。工作人员口中的“优惠活动”,其实是让刘先生买了英大泰和人寿推出的“英大元鑫两全保险(万能型)”产品。该产品一次性缴费2万元,保险期限两年。

2013年2月产品到期,“准备取钱前,英大泰和人寿的人打电话通知我说产品到期了,连本带利一共20600多元。也就是说,这两年里,我的2万元只有600多元的收益。如果我存银行或买理财产品收益至少多一倍。更让我生气的是,当时承诺比银行存款高,结果现在没达到。”经过几番去银行协调,刘先生至今也没有得到合理解释。

行业现状:银保投诉持续走高

销售误导、夸大收益率是银保渠道涉及的主要问题。在本报接到的金融3·15投诉热线中,以“存款变保险,存单变保单”为代表的“忽悠”销售,成为众多金融保险消费者投诉的热点。

对此现象,有保险公司相关人士表示,银保遭遇大规模投诉或与3~5年的分红险银保产品到期有关。“由于利率市场环境已变,现在存款利息升高,保险产品当年的承诺已无法兑现,有不少银保产品的收益率低于银行定期存款,投保人就此无法接受。”上述人士告诉记者。

特别提醒:消费者维权有道

保险专家提醒,签订保险合同后,投保人有10天“犹豫期”。“犹豫期”内,如不同意保险合同内容,可将合同退还保险人并申请撤消。

“犹豫期”内退保,必须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如果因为特殊情况无法及时接收保单,最好提前通知保险公司。其次,收到保险单后,一定要亲自填写保单回执,并注明日期。保险公司对犹豫期的认定,以回执日期为起始日进行计算。投保人必须认真阅读保险条款,对自己还不够了解的内容,要及时向代理人询问,以免误保。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450580 2013-03-27 00:00:00 三 买对保险,先要避免误保KeywordPh银保产品收益缩水引发不满
这一次,市民投诉了英大泰和人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