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热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德化步行街
挖出炮弹
骗局 谁泄露了你的信息?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家长突然接到“老师”电话
称孩子受伤急需“救命钱”
孩子的姓名、班级等情况说得一清二楚
骗局 谁泄露了你的信息?
请作者联系晚报领取稿费

家长突然接到“老师”电话

称孩子受伤急需“救命钱”

孩子的姓名、班级等情况说得一清二楚

上周五,孙女士突然接到一个电话,电话中的男人自称是孩子的老师,说孩子受伤了,已经送到医院,情况十分严重。

孙女士一听就慌了,电话里的人继续说,目前需要赶紧给医院缴费,但是老师们带得不太够。孙女士问起孩子的情况,姓名、班级等信息都准确无误。

孩子是娘的心头肉,孙女士立刻就准备取钱去医院,但总感觉有点不对,因为孩子的老师都是女性,怎么是个男的打电话呢?她怀着忐忑的心情给班主任老师打电话落实,才知道这全是一场骗局。

记者 张翼飞 文/图

记者在网上搜到的可以群发“郑州校信通(校讯通)学校名单”的网页

A

骗局巧妙

家长险上当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孙女士所说的小学,采访到她孩子的班主任陈娟老师。

陈娟老师说,像孙女士一样,当天有很多家长都接到了类似的电话。她带的这个班,有十几位家长打来电话核实情况。同年级的另一个班,也收到了近20个电话反映这一情况。

“当时,家长们都特别慌乱,有的已经向亲朋好友筹钱,准备给骗子汇过去了。”

骗子手段的可怕还不止于此,陈娟老师想打电话给第一个反映情况的家长,大约有两分钟,怎么都联系不上。她想把这个骗局通过校信通及时通知家长不要上当,但在5分钟内,平时登录顺畅的校信通,怎么都上不去。好在,这些收到诈骗电话的家长,因为警惕性比较高,最终没有让骗子得逞。

但另一所小学,一名家长险些被骗子得手。

郑先生的儿子上四年级,一个月前,儿子正好不舒服。他也接到自称是儿子老师打来的电话,称他的儿子病发入院了。第一通电话并没有提钱的事,只是让他赶紧到医院来。

郑先生认为肯定是儿子本来的不适加重了。对方告诉他孩子在市中心医院,他打了个车,心急火燎地从东区向西赶。半路上,“老师”又打来电话,说孩子情况很不乐观,这边看不了,转到省人民医院了。这时才告诉他,钱没带够,让他抓紧先往医院账户上打一笔钱。

郑先生想都没想,立刻下车用ATM机准备转账。当时临近中午,在他输入转账信息时,儿子的电话响了,问他为啥不在家。原来,因为不舒服,儿子先回家了。他打电话再给那个“老师”,对方一听口气马上挂了,之后再也联系不上了。

公然冒充老师、诈骗家长的情况,毕竟刚刚出现,而家长们收到培训机构的推销电话更是家常便饭,电话那头的陌生人上来就直呼孩子的姓名,似乎对孩子的基本信息了如指掌。家长们对此不无担忧:“这些信息要是被不法分子掌握利用,出现诈骗事件,后果将会不堪设想。究竟是谁,泄露了我们的信息?”

B

记者联系到卖号人

对方称:每条8分,精准投放!

骗子拨打的一些手机,是部分家长为孩子准备的校信通专用号码,所以家长更加容易上当受骗。

昨日下午,记者查到校信通河南客服热线12556167,接通了人工服务。接线员称:这种情况绝对不会发生,他们是第一次听说。工作人员说,他们的信息,别说自己人看不到,就是工商、法院的人要来检查,也要经过严格的程序,而且要有几方在场。至于通过教育局、学校的管理人员,是不是会泄露信息,他们不清楚。

记者采访到一所小学的校信通管理员,他说:自己有权限进入系统给家长发短信,知道学生是谁、家长是谁,但11位号码只显示7位,看不到完整的信息。

在培训机构集中的桐柏路陇海路交叉口的凯旋门商务楼上,记者联系到一位做培训的朋友。他说,经常有人来给他们推销可以给目标客户群发短信的业务,甚至能做到你要哪个学校的家长,就能发到哪个家长的手机上。一般发一条短信是7分、8分钱,最低的还有5分钱,但量必须大,至少要一万条以上才能合作。

记者要来朋友提供的某通信公司工作人员的QQ号,以培训机构企划的身份与对方商谈购买群发短信的业务。对方得知需求量大,而且主要是面对“小升初”的学生家长,称“全郑州市的小六我们都有”。

记者询问价格,她说:“每条8分,精准投放!”记者试探他们的信息来源,能不能通过校信通发布,她说:“校信通不可能,但我们的号码都是从XX局弄来的,保证能够精准投放。如不相信,可以远程监控。”

C

“这个黑色产业链分为上中下三级。”

截至2011年7月初,办理校信通的人数超过4500万人。那么,这类业务有没有可能泄露学生的个人信息?

记者上网搜索“购买校信通信息 郑州”,很快就搜到不少网页,有一个在首页上直接标明“郑州校信通(校讯通)学校名单”,郑州乃至周边县市的数百个学校名称赫然在目,都可以“短信群发”。

据知情人士透露,上百万中小学生个人信息泄露的原因和方式都差不多。“一名家长的信息泄露,原因看起来很多,银行、保险、房产、炒股、招聘、社交网站这些都有可能,但如果能同时说出孩子个人信息的,那就只有学校、运营商才知道那么详细了。”

“这个黑色产业链分为上中下三级。”知情人士介绍,“下线”是为达到广告短信精确投放的目的,大量购买学生个人信息的机构或诈骗者;其个人信息有可能来自“中线”,即掌握学生和家长第一手资料的学校或老师,但“中线”掌握的信息并不会太多,往往只有一个班或一所学校。因此更多的信息来自“上线”,即运营商的内部人士,“上线”可以利用职务之便获得大量甚至一个省市的学生信息。

“三个环节链往往因为利益而紧密合作。利益链各环节得到的是数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利益,而留给家长和孩子的,则是不胜其烦的垃圾骚扰短信。”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450763 2013-03-28 00:00:00 四 骗局 谁泄露了你的信息?KeywordPh家长突然接到“老师”电话
称孩子受伤急需“救命钱”
孩子的姓名、班级等情况说得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