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6版:时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稀有剧种抢救工程百部剧目开拍
我省今年开展九大慈善项目
十万困难群众受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稀有剧种抢救工程百部剧目开拍
我省采用五种措施,两年复排百部优秀传统剧目

豫剧作为中国五大剧种之一,以其铿锵大气、生动活泼的唱腔享誉海外,《朝阳沟》《穆桂英挂帅》等经典选段妇孺皆知。但同为河南省特有的二夹弦、怀梆等优秀剧目你还会哼唱几句吗?为保护我省濒临消亡的稀有剧种,昨日,由河南省文化厅、河南省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办的“河南省稀有剧种抢救工程百部剧目拍摄开机仪式”在焦作市举行。

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素萍,省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陈义初,省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常法武、王武伟、郭艳秋,省文化厅副巡视员孙鹏出席开机仪式。

见习记者 董艳竹

尴尬

文化“活化石”面临着后继乏人、剧种濒临灭绝的窘境

河南是戏剧大省,剧种多,分布广。全省有32个剧种进入我省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除豫剧、越调、曲剧三大剧种外,其余均为稀有剧种。稀有剧种是“活态”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有着较高的社会价值、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但几百年来几经兴衰,几多蜕变,目前面临着后继乏人、剧种濒临灭绝的窘境。” 谈起稀有剧种的生存现状,省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陈义初显得十分忧心,他表示虽然各级政府近几年加大了对稀有剧种的保护力度,但要想使其得以有效地传承和发展还需做大量工作。

此次活动的首拍剧目是焦作沁阳市怀梆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复排的《穆桂英大破天门阵》,22岁的扮演者张玲娟将穆桂英英姿飒爽和机智勇敢演绎得淋漓尽致,搏得观众阵阵掌声。

抢救

采用五种措施,两年复排百部优秀传统剧目

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我省稀有剧种影响不大,流传范围较窄,主要集中在基层乡村,由于受众人员少、演出场次少、收入微薄等原因,使得我省稀有剧种的传承人出现了后继乏人的困境。基于这种现状,我省实施了为期两年的河南省稀有剧种抢救工作。省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王武伟表示,抢救工程主要采用5种抢救方法,支持复排百部优秀传统剧目。这5种方法是采用传统剧目剧本、乐谱等的搜集整理,相关实物征集、收藏,优秀传统剧目复排,剧种调查和影像摄制。

据透露,复排的百部传统剧目待相关专家等审定后便可适时与广大观众见面。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450847 2013-03-28 00:00:00 四 稀有剧种抢救工程百部剧目开拍KeywordPh我省采用五种措施,两年复排百部优秀传统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