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9版:时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一线矿工成长为“土专家”
河南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今天举行
补选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长
专家纵论可再生能源应用
“爱暖空巢”免费服务老人
f0401fl2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高中学历,拥有109项技术发明
一线矿工成长为“土专家”

他只有高中学历,却有着109项技术革新发明,两项获得国家专利。27年间,他坚守在煤矿第一线,从手忙脚乱找不到问题的青年矿工,成长为常被外矿请去解决问题的“土专家”。他就是郑煤集团白坪煤业公司机电技术管理员刘广坛。见习记者 蔺洋 文/图

啥也不懂的电修工

1986年,18岁的刘广坛进入郑煤集团大平矿采煤队,成为了一名煤矿电修工人。“我学历不高,进矿后好些问题不懂。有一回正在运行的采煤机突然停了,好些电工看了都查不出问题,只好又找外矿的电工来才修好。整整耽误了四个班的产量。”

这次经历让刘广坛感到愧疚。他很快便报名开始自学山东矿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函授。通过四年半的系统学习,他逐渐掌握了常用机电设备的性能、原理、故障的排除和维修方法,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开始被他一个个解决掉。

响当当的“技术大拿”

2007年,调入白坪煤业公司的刘广坛经历了一次生产事故,一位工友在一项操作中受伤,心痛之余,刘广坛潜心钻研,成功改进了该操作的安全性,发明也获得了国家专利,现已在省内外50多家煤矿100多个工作面推广应用。他成了公司响当当的“技术大拿”,至今已有109项技术革新发明。名气渐渐大了,许多企业开始想把刘广坛挖走,有一家地方煤矿甚至让他担任管机电的副总,年薪几十万,刘广坛都婉言谢绝。“有时候也心动,可是想到我的技术是在郑煤学的,好些项目都是在领导和同事的支持下完成的。而且人的精力有限,我要是当上官,天天搞管理哪有时间再搞发明?现在每月2000元的技术津贴,加上工资,一年拿七八万,顶上科级干部的待遇了。看着我的发明得到运用,我感受到了自身的价值,你说,我还图啥?”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