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7版:国际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猛抡核大棒
朝鲜宣布将重启
核反应堆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猛抡核大棒
朝鲜宣布将重启
核反应堆
韩国要花钱部署“杀伤链”
保证对付朝鲜时“一击制敌”
朝鲜宁边核设施卫星图

猛抡核大棒

朝鲜宣布将重启

核反应堆

韩国要花钱部署“杀伤链”

保证对付朝鲜时“一击制敌”

据朝中社网站2日报道,朝鲜原子能总局发言人当天说,朝鲜将重新启动宁边5兆瓦石墨减速反应堆。韩国国防部长官金宽镇1日向总统朴槿惠汇报工作,阐述“主动遏制”应急方案,应对朝鲜威胁。

A

朝鲜将重启核反应堆

朝鲜原子能总局发言人4月2日表示,朝鲜原子能总局决定调整和变更现有核设施的用途,重新整修和启动5兆瓦石墨减速反应堆。

朝鲜原子能总局称,根据朝鲜劳动党中央全会提出的经济建设与核武装建设并举的战略路线,朝鲜原子能部门面临着发展自立核动力工业积极贡献于解决国家紧缺的电力问题,直到实现世界无核化从质和量两方面扩大和加强核武装的重大任务。

朝鲜原子能总局决定,首先根据并举路线调整和变更现有核设施的用途。

这一措施涉及铀浓缩厂等宁边的一切核设施,还包括重新整修和启动根据2007年10月在六方会谈达成的协议停止运转并销毁能力的5兆瓦石墨减速反应堆,上述工作将立刻付诸实施。

B

韩国筹备“主动遏制”

韩国国防部长官金宽镇告诉总统朴槿惠,军方正筹备“主动遏制”,将“建设攻击系统令朝鲜核和导弹威胁快速失效,同时大幅改善我军监视和侦察能力”。

韩联社援引国防部官员的话报道,要实现这一目标,军方需加速“杀伤链”系统部署。按设计,“杀伤链”系统可监测、打击和摧毁朝鲜核和导弹目标。

韩方计划2015年前部署“杀伤链”系统。国防部官员认为,“杀伤链”部署将早于计划。

国防部官员说,金宽镇所提应急方案将于10月正式形成。当月,韩国和美国国防部主管将举行年度安全对话。

金宽镇数日前即表示,如果受到朝方武装挑衅,韩方将动员所有军事力量和美国军事力量,“一击制敌”。

C

韩国准备花钱买军备

韩国防部还计划加速韩国导弹防御系统建设和部署。韩国导弹防御系统根据朝鲜半岛地形设计,针对距离地面10到30公里的敌方导弹和飞行器。

韩联社报道,为增强军事侦察能力,韩国准备买入美国“全球鹰”无人机并在2021年前把至少两颗军事间谍卫星送入轨道。

朴槿惠1日告诉金宽镇:“如果朝鲜挑衅,(韩国武装部队)应在最初阶段予以有力回应,无须作政治考量。”

朴槿惠说,她作为武装部队司令,“充分信任”武装部队应对朝鲜突然挑衅举动时所作判断。

D

韩美4月安排4次军演

韩国海军陆战队3月31日宣布,定于4月联合美国海军陆战队举行4次军事演练,包括登陆训练、战术训练和机械化部队射击训练。

美国同日证实,美方派出F-22“猛禽”隐形战斗机,投入正在举行的韩美“秃鹫”军事演习。

F-22战机从日本冲绳的嘉手纳空军基地起飞,部署至韩国乌山空军基地,后者为美军在韩国的主要空军基地。

【相关新闻】

中方对朝鲜重启核设施感到遗憾

朝鲜2日宣布将重新启动宁边5兆瓦石墨减速反应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当天就此表示,我们注意到朝方的有关表态,对此感到遗憾。

有记者提问,据报道,朝鲜将整修重启核设施,包括已停止的铀浓缩设备及已关闭的5兆瓦级石墨反应堆。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洪磊就此表示,我们注意到了朝方有关表态,对此感到遗憾。

他指出,实现半岛无核化,维护半岛及东北亚和平稳定是中方的一贯主张。当前半岛形势敏感复杂,我们呼吁有关各方冷静克制,尽快重回对话协商轨道,共同寻找妥善解决问题的办法。

【新闻链接】

朝媒:朝鲜青年和学生踊跃参军“与美国决一死战”

朝鲜中央通讯社1日报道,青年们表达奔赴与美国作战前线的意愿,称只要红色信号弹升空,他们将一击制敌。

来自江原道的大学生、农业领域的年轻人和各地应届中学毕业生同样表达参军愿望,希望在战斗中展现勇气。

新坪郡合作农场职工张秀贤曾入伍当兵,现在报名要求重返军队。他说,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部声明扣动军民心弦,农场所有青年踊跃报名参军或重返部队。一旦最高司令官下达命令,他们“将与美国决一死战”。

金正恩称核武器是国家主权保障和战争威慑

据路透社援引朝中社报道,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3月31日在讲话中表示,核武器是朝鲜抵御潜在侵略的战争威慑,也是该国繁荣昌盛的基本保障。

报道称,金正恩当天在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上表示,朝鲜的核力量是国家可靠的战争威慑,也是维护国家主权的保障。

在此次会议上,朝鲜提出经济建设与发展核武力的“并行路线”,涉及“核武力”建设,会议认定,应当从法律层面确立朝鲜拥核的事实,同时从质和量两方面扩大和加强“核武力”,直至世界实现无核化。

综合新华社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